[发明专利]一种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2590.6 | 申请日: | 2014-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鼎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7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制品 蛋白质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充当人体所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的载体、提高免疫能力、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提供多种氨基酸等。现代科学证明,蛋白质与生命的产生、存在及消亡均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作为人类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及人体六大营养物质之一,其摄入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牛奶蛋白具有易消化,因此,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经常食用,以增加蛋白质摄入,提高机体抵抗力。
为了保证乳及乳制品的质量,我国有关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乳及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但许多不法厂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尿素及硝酸铵等含氮量高的化合物,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同时,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构成极大的危胁。因此,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不仅是检验食品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多采用测定氮的含量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该方法也是我国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其适用性强,重复性好,但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测得的结果不仅包含了蛋白质,而且还包含了尿素氮及无机胺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此外,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还包括双缩脲法、水杨酸比色法,但双缩脲法灵敏度低,干扰大,水杨酸法测定结果准确性较差。因此,提供一种检测方便、结果准确的蛋白质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快速准确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检测试剂盒,包括以下含量的组分:
有机溶剂 50-100ml,
酸溶液 50-100ml,
水 20-50ml,
氯化钠水溶液 20-50ml,
0.01%的蛋白质标准液 20-30ml,
显色液 0.2-0.5g。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溶剂为90-95%体积份的有机溶剂。
优选的,所述的酸溶液选自醋酸或磷酸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酸溶液为80-90%体积份的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氯化钠水溶液浓度为0.1-0.3mol/L。
优选的,所述的染色液为考马斯亮蓝G-250。
采用如上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对乳制品中蛋白质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前处理:取固体样品2-5g或液体样品5-10ml,置入比色管中,加入5-10ml水,充分混匀,制得待测试样;同时准确量取蛋白质标准液5-10ml加入另一支比色管中;
(2)在步骤(1)中的两支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5ml氯化钠水溶液,摇匀,再加入有机溶剂5-10ml、 酸溶液5-10ml、水 2-5ml,将显色液过滤,取滤液3-5ml分别加入两支比色管中;
(3)在加入显色液后即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吸光度,检测波长为595nm,根据朗伯尔定律计算浓度。
步骤(3)中计算浓度的公式为:c=al/A,c为待测试样浓度,a为吸收系数,l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A为吸光度。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考马斯亮蓝G-250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值,当其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的复发物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值,且其吸收值明显高于465nm处的吸收值,因此,可大大提高蛋白质的检测灵敏度,最低可达1ug。本发明中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作为检测过程中的显色液,可明显提高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检测限及检测灵敏度。
2. 本发明在检测前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加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酸试剂及有机溶剂等,可固化蛋白质,并排除其他氮化合物对检测过程的影响,同时,先对样品溶液进行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测,均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本发明检测过程简单,检测时间短,可在5-10min左右内完成,且检测试剂简单,因此,检测成本低,可满足食品监管部门对市售乳制品的大样本抽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鼎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鼎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2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