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侦测其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1704.5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界雄;徐旭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侦测 其中 液晶 间离 产生 电位 方法 | ||
本发明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一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一第一配向膜,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以及一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当液晶显示面板于N Hz操作频率时,液晶层与配向膜离子电位符合下列关系式(I):其中,0.1≤N≤30,Vion_LC(1/2N)为于1/2N时间下液晶层的离子电位,Vion_PI(1/2N)为于1/2N时间下配向膜的离子电位。本发明还提供侦测液晶面板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侦测其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尤指一种适用于低频操作的液晶显示面板及侦测其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装置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液晶显示设备。特别是,液晶显示设备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举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设备,大多数均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以目前常见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将一液晶层夹至于两电极之间,并利用电压控制液晶层间液晶分子的倾倒以改变通过光线的相位特性,搭配偏光片的使用以使液晶面板下方设置的背光模块所发出的光可穿透或不穿透液晶层,而达到显示的目的。
当液晶显示面板于高频操作下时,液晶层或配向膜材料的离子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影响较小;然而,当于低频操作下时,这些离子电荷所造成的电场将明显影响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实际感受电位,导致有残影、闪烁、电压保持率过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却也是影响液晶显示面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鉴于此,若能发展出一种可侦测显示面板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并透过此方法挑选出适合的液晶材料及配向膜材料,则可制作出适用于低频操作下的具有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于低频电压的操作下,不会因配向膜材料或液晶分子的离子影响而导致显示面板闪烁的情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侦测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层与配向膜间离子所产生的电位的方法,能监控因液晶分子或配向膜材料的离子电位差产生的电场改变,以达到降低离子对液晶显示质量的影响。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一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一第一配向膜,位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以及一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其中当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且于N Hz的操作频率时,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感受到电场的影响,液晶层与配向膜的离子电位符合下列关系式(I):
其中,0.1≤N≤30,Vion_LC(1/2N)为于1/2N时间下液晶层的离子电位,而Vion_PI(1/2N)为于1/2N时间下配向膜的离子电位。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选用适当的液晶层材料及配向膜材料,使得当液晶显示面板于低频操作时液晶层与配向膜的离子电位能符合前述关系式(I),则可达到降低液晶层与配向膜的离子所造成的影响,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1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