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4090.1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馨;王辉;王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开春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周庆佳 |
地址: | 621608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规模化 生态 养殖 方法 | ||
1.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泥鳅养殖全程均只采用水蚯蚓作为粮食,所述养殖方法包括:
步骤1:养殖池的建造
分别选择规模在35-45亩和20-30亩的水源充分、营养丰富、排灌便捷并四周带有缓坡的麦田或是稻田作为主养殖池和附属池,其中所述附属池环绕所述主养殖池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多个可控流通通道,同时二者池底泥土通过农用旋耕机旋耕1-2次以后每间隔10-15m设置有高出水面的小土包;
步骤2、水蚯蚓的培养
将预先配制好的两份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基分别装填到主养殖池和附属池中,然后将采运回来的水蚯蚓种子首先在附属池上进行接种,待附属池中的水蚯蚓成长25-30天后,再对主养殖池进行接种,且主养殖池和附属池的接种量均在2.1-2.5kg/m2;
接种后,采用动物排泄物或是沼气液或是二者的混合物作为水蚯蚓的投喂饲料,其中所选择的动物排泄物必须是堆放在4-7天内的经充分腐熟和发酵过的,且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4-7月水蚯蚓种子被放入10-50天后控制池中的小土包和四周缓坡的土壤含水量在40-60%;
步骤3、泥鳅寸苗的投放
待附属池中的水蚯蚓培养至40-45天后,按每平方90-100尾泥鳅的养殖密度将泥鳅寸苗放入其中,当附属池中水蚯蚓出现不足时,打开其与主养殖池的通道,让附属池中的成鳅进入主养殖池进而保证成鳅正常的粮食需求,直至泥鳅寸苗长成符合打捞要求的成鳅后用目网筛捞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主养殖池和附属池在上边沿均铺设有至少两根呈上下分布的喷水胶管,所述喷水胶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指向所在缓坡的多个喷嘴,用于在监测到缓坡土壤湿度不够时使向其喷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主养殖池和附属池的上方安装有遮阳网,所述遮阳网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主养殖池和附属池的池底泥土通过农用旋耕机旋耕1-2次的旋耕深度为20-3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主养殖池和附属池在池底泥土深为50-60cm的位置设有一层防逃纱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基按重量计的组分为:
污泥50-70份,稻类残渣20-30份,动物排泄物和沼气液按重量比1:2的混合物25-35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对主养殖池和附属池进行接种前,需要在池底表面铺上厚度为6-7cm的污泥,并在该污泥上撒上红糖和活菌的混合液,铺好后的池中水位控制在3-4c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对水蚯蚓进行饲养时,饲料的投喂量要求是在接种后的前10天为110-115kg/亩,之后每间隔5-7天投喂150-180kg/亩,投喂方式为均匀泼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池所处的地面高度高于所述主养殖池的地面高度30-4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开春,未经王开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40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大量饲养青翅蚁形隐翅甲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升降悬吊宠物供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