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行雷达脉冲压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3772.0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峰;邢川;殷文昭;杜龙飞;王军强;徐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28 | 分类号: | G01S7/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雷达 脉冲 压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利用实时操作系统的实时调度的并行雷达脉冲压缩方法。
背景技术
线性调频信号是一种具有较大时带积的信号形式,它可以在保证一定的信号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距离分辨率,因此在雷达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对于线性调频信号中的脉冲压缩过程,需要进行多次快速傅氏变换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FFT)变换以及多次乘加累计运算,因此把脉冲压缩的算法实现移植到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运算平台上,使用GPU并行计算的方法,可提高脉冲压缩算法的实现效率。
在普通的Linux操作系统中,通过使用GPU的并行计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计算处理的效率,缩减了脉冲压缩过程的时间,但是在实际的雷达系统中,雷达信号处理机无时无刻不在处理来自雷达接收机的实时数据。而实际的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程序所处的环境是相当复杂的,中断随时可能发生,而且还可能被其他用户或者内核进程抢断,而用户程序对于这种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的控制方法。对于持续到来的回波信号数据,用户程序很难保证每次都能够及时处理,程序执行的时间确定性较差。雷达系统为了保证每次系统都能及时处理数据,只能按照最长的处理时间来确定系统的数据率,这种情况下,GPU就很难获得较高的利用率,脉冲压缩的效率很难提高。而且,对于大量的回波数据,为了获得实时的雷达处理数据,只能把它们分发到多个数据处理机上进行处理,这就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系统中制约脉冲压缩处理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行雷达脉冲压缩方法:使用linux内核中设置CPU亲和性的API函数,把实现脉冲压缩算法的进程绑定到多核CPU的某一个核心上,使所述多核CPU核心只做脉冲压缩的算法,在内核绑定的基础上,操作系统使用改进的实时调度机制,保证了脉冲压缩过程的实时处理,而不会受到系统中断,外部中断,其他进程运行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脉冲压缩算法的实现效率,使雷达信号的实时处理真正成为可能。
一种并行雷达脉冲压缩方法,具体如下:
S1、设置进程的CPU亲和力掩码,即调用linux的系统调用API函数;
S2、屏蔽CPU0对外部中断的响应,获取程序调度延迟;
S3、屏蔽CPU0对本地时钟中断的响应;
S4、屏蔽CPU0对后台进程的响应;
S5、设置进程的优先级:基于Linux内核改进的实时内核调度策略;
S6、设定定时器中断,每隔T us产生一次中断,所述T us用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GPU计算时间决定;
S7、为脉冲压缩的计算分配GPU资源,将数据从主机中拷贝到GPU的全局存储器中,每次拷贝的数据量是由脉冲重复周期内的采样点确定,其中,采样点数=采样时间/采样间隔;
S8、调用GPU的Kernel进行脉冲压缩,并输出脉冲压缩结果;
S9、在GPU做前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数据的脉冲压缩算法的同时,CPU中预读取下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数据,为下次的计算做好准备;
S10、把GPU的计算结果写回内存中,用于后续运算;
S11、把下一个脉冲重复周期的数据送入GPU中进行下一轮运算;
S12、重复S6~S10,直到进程结束。
进一步地,S5所述实时调度策略为:调度机制SCHED_OTHER。
进一步地,S5所述实时调度策略为:先到先服务的实时调度机制SCHED_FIFO。
进一步地,S5所述实时调度策略为:基于时间片轮转的实时调度机制SCHED_RR。
进一步地,S6所述定时器为ITIMER_REAL、ITIMER_VIRTUAL和ITIMER_PROF。
进一步地,S8所述调用GPU的Kernel进行脉冲压缩算法的计算,可以采用时域脉冲压缩方法,可以采用频域脉冲压缩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3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