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6292.3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东;李倩;孙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李雪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是驾驶员和乘客接触最多的汽车部件之一,汽车座椅的靠背的前后振动模态若与发动机激励力或者悬架偏频耦合都可能引起汽车座椅的共振,另外,如若汽车座椅安装位置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的汽车座椅振动问题,汽车座椅的振动引起的不舒适感可能直接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心情,不仅给行驶车辆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影响汽车品牌的形象。
汽车座椅通常包括底座和枢转地连接于底座的靠背,并且靠背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是可调节的,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和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杆,现有的汽车座椅通常设置有连接于靠背和底座的旋转杆一端的调角器,调节器与底座和靠背的旋转杆同轴,通过调角器作用于旋转杆,以调节靠背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现有的汽车座椅的缺陷主要在于调节器的结构复杂,在靠背和底座之间缺少支撑装置,靠背的稳定性不足,使得靠背的前后转动模态容易被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靠背稳定性强从而不容易前后振动的汽车座椅,以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靠背和用于调节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底座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的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靠背。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彼此对称地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件所在的平面分别垂直于所述底座所在的平面和所述靠背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靠背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支撑杆件的端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件为液压杆或者气压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件为液压杆,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储液罐、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罐的出油口和所述液压杆的进油口,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罐的进油口和所述液压杆的出油口;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储液罐中的液压油的排出和排入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储油罐和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储液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件为气压杆;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储气罐、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和所述气压杆的进气口,所述回气管连接所述储气罐的进气口和所述气压杆的出气口;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储气罐中的气体的排出和排入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储气罐和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储气罐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座椅。
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具有包括支撑杆件的角度调节机构,这种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通过改变支撑杆件的长度来调节靠背相对于底座的倾斜角度,并且支撑杆件对靠背起到稳定加强作用,具体地,支撑杆件与靠背和底座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通过这种三角形的支撑结构对靠背进行加强,能够有效防止靠背前后振动,提高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沿一角度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沿另一角度观察的图1中的汽车座椅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靠背 2支撑杆件
3回油管 4底座
5控制器 6进油管
7储油罐 8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底座4、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4的靠背1和用于调节所述靠背1相对于所述底座4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的支撑杆件2,所述支撑杆件2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4,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靠背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6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轻量化汽车后排座椅靠背骨架
- 下一篇:梯形齿平台化的汽车座椅折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