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造影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430551.1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翔;吴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49/14 | 分类号: | A61K49/14;A61K49/18;A61K45/00;A61K9/16;A61K47/42;A61K47/02;A61K47/1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王惠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造影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备特定靶向与治疗功能的MRI造影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造影材料理化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佳,可提供更精准、高解析度及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且同时具备各类肿瘤的特定靶向和治疗功能,可广泛用于生物分析、蛋白纯化、体外检测、医学成像、诊断、治疗与术后评价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造影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磁共振成像、肿瘤治疗及术后评价的靶向型造影材料。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由于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绝大部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亦有毒性等特点,造成了肿瘤难发现,难治疗的困境。目前,癌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三十年来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
癌症难治疗首先体现在其早期很难被发现。据相关报道,近十年上海市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仅为2%-7%,胃癌诊断率仅为4.4%-10%。因此相关检测用造影剂的造影信号增强功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上市的造影剂只针对单一检测模式,靶向能力差,很难或无法到达肿瘤病灶部位发挥造影效果。
癌症难治疗同时也体现在被诊断后,很难利用化疗药物进行无损治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绝大部分化疗药物由于没有肿瘤靶向功能,对人体正常细胞具有较大的毒性作用;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会出现消化道障碍、骨髓抑制反应、脏器受损及免疫力低下等毒害作用,增加患者的痛苦。
本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肿瘤诊断效率高、毒副作用低、造影材料的靶向能力高、水溶性好、造影功能强的靶向型诊断联用造影材料。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精准靶向型诊疗一体的磁共振造影材料,在提高肿瘤诊断效率、降低毒副作用的同时,具有肿瘤治疗与术后评价功能。所述造影材料为至少包裹有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和抗肿瘤药物的牛血清白蛋白微球;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含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多肽靶向配基;所述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为亲水性聚合物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所述亲水性聚合物选自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磁性纳米粒子选自具有磁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造影材料的粒径为100nm~350n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造影材料的粒径范围上限任选自320nm、300nm、280nm、250nm;粒径范围上限任选自100nm、120nm、150nm、200nm。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造影材料中,亲水性磁性材料、抗肿瘤药物、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多肽靶向配基的种类及其在造影材料中的占比。
优选地,所述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为亲水性聚合物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其中亲水性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不小于1:5;进一步优选地,亲水性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4~2:1;进一步优选地,亲水性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3~2:1;进一步优选地,亲水性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2~1:1。
优选地,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中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在造影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亲水性磁性纳米粒子在造影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范围上限任选自30%、28%、26%、25%、22%、22%、20%、15%;下限任选自6%、8%、10%。
优选地,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中抗肿瘤药物在造影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肿瘤药物在造影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范围上限任选自20%、18%、15%、12%;下限任选自6%、8%、10%。
优选地,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多肽靶向配基在所述造影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2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牛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的靶向配基在所述造影材料中的质量占比范围上限任选自20%、18%、15%;下限任选自0.1%、0.3%或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30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冰箱的防异味除臭剂
- 下一篇:一种疏水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