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3672.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1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韶平;陈键泉;刘娟娟;陈伟强;董俊;谭育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3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酐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松节油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卡龙酸酐是一种医药中间体,主要作为口服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的合成。Boceprevir是没改过先灵葆雅公司研制的口服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剂,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
目前,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主要是以菊酸酯为原料,通过氧化、皂化、酸化和脱水环化后,制备而成,该合成方法经历四步反应,而且所用原料菊酸酯的价格相对较贵,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的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该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卡龙酸酐生产方法所用原料价格相对较贵,从而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3-蒈烯和十六烷基硫酸钠放入反应器中,加水,开启搅拌,并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5℃~35℃,加入高锰酸钾保温反应5小时~15小时;
B、将A步骤反应制得的物料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和滤饼,将所述滤饼用水洗涤1次~3次,收集洗涤液,并与所述滤液混合,制得混合液;
C、调节B步骤制得的混合液的pH值至10,然后用苯萃取2次~3次,收集水层;
D、调节C步骤制得的水层的pH值至2,然后先浓缩至开始有晶体析出,接着再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在90℃下干燥2小时~6小时,取出,过滤,得到中间产物;
E、将D步骤制得的中间产物用水洗涤1次~3次,烘干,并与醋酸酐以及醋酸钠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200℃,反应5小时~15小时,接着再降温至60℃,抽真空除去溶剂,接着再加入甲苯和石油醚进行重结晶,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A步骤中,所述高锰酸钾的加入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3-蒈烯和高锰酸钾的摩尔比为1:1~3,十六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3-蒈烯质量的1%,水的用量为高锰酸钾质量的5倍。
进一步的:所述C步骤中,每次萃取,苯的用量为所述混合液体积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E步骤中,所述醋酸酐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2倍~4倍,所述醋酸钠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0.5倍,所述甲苯的用量和石油醚的用量均为中间产物质量的2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用合成原料价格相对便宜,其生产低;此外,本发明反应路线短,生产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136g3-蒈烯和1.36g十六烷基硫酸钠放入反应器中,加2370g水,开启搅拌,并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5℃,加入474g高锰酸钾保温反应15小时;其中,该高锰酸钾的加入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B、将A步骤反应制得的物料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和滤饼,将所述滤饼用水洗涤1次,收集洗涤液,并与所述滤液混合,制得混合液;
C、调节B步骤制得的混合液的pH值至10,然后用苯萃取2次,收集水层;其中,每次萃取,苯的用量为所述混合液体积的四分之一;
D、调节C步骤制得的水层的pH值至2,然后先浓缩至开始有晶体析出,接着再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在90℃下干燥2小时,取出,过滤,得到中间产物;
E、将D步骤制得的中间产物用水洗涤1次,烘干,并与其4倍摩尔比的醋酸酐以及其0.5倍摩尔比的醋酸酐醋酸钠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反应15小时,接着再降温至60℃,抽真空除去溶剂,接着再加入其2倍质量的甲苯和其2倍质量的石油醚进行重结晶,过滤。
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卡龙酸酐的得率为40%,纯度为90%。
实施例2
本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136g3-蒈烯和1.36g十六烷基硫酸钠放入反应器中,加1580g水,开启搅拌,并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35℃,加入316g高锰酸钾保温反应5小时;其中,该高锰酸钾的加入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B、将A步骤反应制得的物料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和滤饼,将所述滤饼用水洗涤3次,收集洗涤液,并与所述滤液混合,制得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