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23672.3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1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韶平;陈键泉;刘娟娟;陈伟强;董俊;谭育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3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酐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3-蒈烯和十六烷基硫酸钠放入反应器中,加水,开启搅拌,并控制所述反应器内的温度为5℃~35℃,加入高锰酸钾保温反应5小时~15小时;
B、将A步骤反应制得的物料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和滤饼,将所述滤饼用水洗涤1次~3次,收集洗涤液,并与所述滤液混合,制得混合液;
C、调节B步骤制得的混合液的pH值至10,然后用苯萃取2次~3次,收集水层;
D、调节C步骤制得的水层的pH值至2,然后先浓缩至有晶体开始析出,接着再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在90℃下干燥2小时~6小时,取出,过滤,得到中间产物;
E、将D步骤制得的中间产物用水洗涤1次~3次,烘干,并与醋酸酐以及醋酸钠混合,然后先升温至150℃~200℃,反应5小时~15小时,再降温至60℃,抽真空除去溶剂,最后加入甲苯和石油醚进行重结晶,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所述高锰酸钾的加入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3-蒈烯和高锰酸钾的摩尔比为1:1~3,十六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3-蒈烯质量的1%,水的用量为高锰酸钾质量的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每次萃取,苯的用量为所述混合液体积的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中,所述醋酸酐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2倍~4倍,所述醋酸钠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0.5倍,所述甲苯的用量和石油醚的用量均为中间产物质量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龙酸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酐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2倍~4倍,所述醋酸钠的用量为中间产物摩尔比的0.5倍,所述甲苯的用量和石油醚的用量均为中间产物质量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梧松林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236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