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肩部安全带锁扣载荷限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76956.1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0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威廉·罗哈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00 | 分类号: | B60R22/00;B60R2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王淑丽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形元件 锁扣组件 肩部安全带 织带 可移动元件 固定元件 接合点 锁止板 安全带系统 安全带装置 腰部安全带 车辆地板 载荷限制 插入件 可变形 肩部 可选 锁扣 座椅 冲击力 装配 变形 胸部 施加 关联 移动 | ||
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包括车辆地板、座椅和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可变形元件。肩部和腰部安全带织带与锁扣组件相连。肩部安全带织带与可变形元件相关联。根据一个实施例,锁扣组件包括锁止板,其与肩部安全带织带在接合点连接。此接合点包括可变形元件,可变形元件可以是可变形销或装配到锁止板的插入件,或者可以是相对较软的材料。可选地,锁扣组件包括可移动元件和固定元件,二者之间安装有可变形元件。当发生变形时,可变形元件允许可移动元件向固定元件移动,从而限制肩部安全带施加于系本发明公开的安全带系统的车辆乘员下胸部的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车辆座椅安全带。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撞击事故中限制对系三点式安全带的车辆乘员胸部较低部分的载荷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包含各种各样的为车辆乘员安全而提供的约束系统。例如,众所周知,在汽车领域,在碰撞等原因造成的车辆快速减速的过程中,为了将乘员束缚在他或她的座位上并且为身体部分提供可控减速以限制作用于乘员身体的力而提供了各类安全带或约束系统。
已知典型地用于市场上可买到的汽车产品的安全带系统的是三点式约束系统,其具有腰部安全带和延伸至乘员一侧肩膀上并与腰部安全带连接的肩部安全带。腰部安全带一端固定到座椅或是车身上临近座椅的一点。肩部安全带一端与车辆或是座椅连接,另一端与腰部安全带或是腰部安全带带扣机构连接。
已知安全带系统的设计者面临的挑战是提供载荷限制器。限制对座位乘员的载荷可能是降低伤害的一个可取的方法。为此,限制肩部安全带上部载荷并从而限制对车辆乘员上胸部载荷的系统是公知的,并且结合到安全带卷收器或是安全带卷收器所安装到的结构。根据已知的方法,装配有肩部安全带载荷限制器的卷收器典型地安装在乘员肩部的后上方。已经证明这样的系统在碰撞事故中可以减小对系安全带的乘员的上胸部的载荷。
然而,在碰撞事故中这种已知的系统在限制安全带较低部分或者更重要的是在限制对就坐的乘员的下胸部的载荷方面不是特别的有效,一般来说肩部安全带的较低部分在乘员的下胸部处连接至锁扣插板并额外或者可选地连接腰部安全带。这是因为在碰撞事故中肩部安全带和上部躯体之间的摩擦大大地降低了对下部躯体的载荷限制的效果。对下胸部的肩部安全带作用力实际上导致了胸部变形。
已知装置的另一种选择是制作本身能够限制载荷的腰部安全带锚固件或腰部安全带扣附接件。这种装置在倾向于减小躯干较低部分的外加载荷的同时,也会允许更多的盆骨偏移,这将倾向于提高施加于下部躯干的载荷。
由于车辆技术有如此多的领域,有关汽车安全带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总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及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与已知的载荷限制系统相比具有额外好处。本发明包括车辆地板、连接到地板的座椅和包括可变形元件的锁扣组件。锁止板组件锚固件或带扣组件与地板或座椅连接。
肩部安全带与锁扣组件连接。肩部安全带可操作地与可变形元件联结在一起。腰部安全带也与锁扣组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锁扣组件包括锁止板。肩部安全带在接合点与锁止板连接。该接合点包括可变形元件。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可变形元件可以是装配到锁止板的可变形销、装配到锁止板的插入件或者是比相邻材料柔软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锁扣组件包括可移动元件和固定元件。该可移动元件相对于固定元件来说是可移动的。处于可移动元件和和固定元件之间的是可变形元件,当其发生变形时,允许可移动元件向固定元件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肩部安全带和腰部安全带都是单层带,其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可移动元件。
结合附图和由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能够明显得出以上优势以及其它的优势和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彻底的理解本发明,可以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在附图中详细示出和在下面以示例方式作出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76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