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9546.6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北口朝美;菊池信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B60K1/04;B60L11/18;H01M10/613;H01M10/625;B60N2/44;B60N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高压 电气 部件 冷却 构造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6月3日,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34373.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59480),发明名称为“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其能够有效地导入对适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高压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
背景技术
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在后部座位的座椅靠背后部、行李空间内、或其地板下,搭载有包括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能源的蓄电池的高压电气部件。蓄电池是在进行充放电时发热的发热部件,因此需要进行用于维持蓄电池性能的冷却。蓄电池的冷却优选以小的通气阻力对导入的冷却风进行送气而高效地进行冷却,目前已知如下技术:通过冷却风扇从后部座位附近的靠近蓄电池的位置导入车厢内的空气,将该空气作为冷却风向蓄电池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池冷却系统的进气口的立体图。该电动汽车中,为了向在后部座位座椅101后侧的行李空间所搭载的蓄电池组供给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在蓄电池组的冷风通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进气侧和排气侧的通道(duct),在进气侧的通道的中途介设有冷却风扇。该情况下,进气侧的通道的进气口103在配置于后部座位座椅101的座椅靠背102的侧方的、座椅侧装饰件104的上方部分开口,从而从该进气口103导入车厢内的空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114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池的冷却构造中,进气口103配置于在后部座位座椅101旁边设置的座椅侧装饰件104,因此,存在因座椅侧装饰件104导致后部座位座椅101的宽度变窄的问题。另外,对于小型车等不具备座椅侧装饰件104的车型,有可能不能配置进气口103,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其即使在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中,也能够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乘客上下车时与开口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后部座位。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配置在后部座位(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后部座位7)的后方的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DC-DC转换器单元23)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气通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通道26),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坐垫6)靠上方的进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口32),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高压电气部件连通,将车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厢9)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向所述高压电气部件供给;
冷却风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扇30),其使所述冷却风向所述进气通道流通,
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导入所述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35)在侧座椅靠背(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侧座椅靠背4)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配置于所述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主座椅靠背5)的宽度方向外侧,
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且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
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
技术方案2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
技术方案3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下端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下端部35a)位于比设于门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门框40)的扶手(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扶手41)靠上方30mm以上的位置。
技术方案4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扶手隐藏。
技术方案5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被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具有透气性的表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表皮34)覆盖。
技术方案6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9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叉车传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窗玻璃的密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