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3670.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李兵;刘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顺力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B29C3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莹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溜冰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滚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理想的溜冰用滚轮应具备能量损失小、磨耗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其弹性、耐磨及在不同地面骑乘抓地力等方面。然而,目前传统的溜冰用滚轮如休闲、速滑、曲棍球轮和滑板轮,或有良好的弹性及震动吸收能力,但耐磨较差,或耐磨较好但震动吸收能力差。
溜冰运动的速度与滚轮的弹性、硬度及路面的粗糙度的配合有关。硬度较高的轮子在光滑的路面上滑得很快,然而当路面更粗糙的时候,硬度较低软的轮子将更能顺畅地滑过小的路面凹凸物并减少溜冰者的能量损失。硬度高的轮子由于其外层变形小从而导致轮子通过凹凸地面时震动更大,结果产生了更多的能量损失。
目前此类运动主要分类为漂移、平花、速滑、曲棍球和极限,现有技术中的溜冰轮或滑板车轮都是单层结构,在针对性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漂移运动中,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为了增强耐磨性能,滚轮硬度较高,在滑动过程中,加速不够快,舒适性差;在平花运动中,产品没办法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曲棍球运动具备较强的对抗性,和足球类似,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启动和急转急停,这就需要溜冰轮具有很高的弹性及变形抓地力,目前市面单层结构轮还不能达到如此要求;目前速滑产品的弹性并非最佳,因此加速性不够,更重要的是,在速滑比赛通过弯道时,为了不容易摔倒,不得不减速通过,大大影响比赛成绩;而极限滑板车运动中,目前较高硬度的单层结构,加速性还不够,将会影响后续的特技动作,特别是在做跳跃运动落地时缓冲性较差,会影响各组特技动作连接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层溜冰轮及其制作方法,针对漂移、平花、速滑和极限运动的溜冰滚轮结构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利用内外层材料弹性、硬度及结构的变化,改善目前专业溜冰轮所存在的问题,让各项溜冰运动更具有专业性,同时提高运动的观赏性、刺激感及比赛成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层溜冰轮,包括内扣、包裹内扣外圆面的聚氨酯耐磨外层以及位于所述内扣和聚氨酯耐磨外层间的聚氨酯减震内层,所述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所述聚氨酯耐磨外层在滚轮主体的外圆面形成向外隆起的圆弧辊面,环绕所述内扣的外圆面设有至少一条伸入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中的辐射性突出边缘。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上设有若干沿滚轮轴向的结构通孔。环绕所述内扣的外圆面设有两条伸入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中的辐射性突出边缘,两条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间形成环绕内扣外圆面的环形槽。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沿滚轮轴向呈纺锤形。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与聚氨酯耐磨外层间,以及聚氨酯减震内层与内扣间均设有黏胶层。所述内扣内设轴孔,所述轴孔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安装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作内扣,对所述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所述内扣的外圆面与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
S2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
S30脱模后从第一套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
S40对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所述第二套模具与聚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
S50预热烘烤后,向所述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所述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0中,内扣的外圆面设有至少一条沿径向伸入所的辐射性突出边缘,围绕内扣在所述辐射性突出边缘上成型若干结构通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20中,内扣在第一套模具中采用卧式浇注或立式浇注,卧式浇注时内扣的轴线为竖直方向,立式浇注时内扣的轴线为水平方向。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10中对所述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包括清洗和喷胶处理。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40中对所述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包括表面粗糙处理、清洗和喷胶处理。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成型后的聚氨酯减震内层沿滚轮轴向呈纺锤形。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S30与步骤S40间还包括步骤S31,所述步骤S31包括在聚氨酯减震内层的侧面进行图案印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顺力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顺力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3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胎气压异常的监测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画笔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