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2904.0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培强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4/26;C04B14/04;C04B22/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防火抗爆性能、防渗水性能、韧性、耐腐蚀性、保温性、健康环保性以及降低成本等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混凝土还离不开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发展,离不开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对象的发展变化。因此,研制性能更加优异、功能更加强大、更适应新工艺、新建筑对象的混凝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强度、导热性能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导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蓝晶石100-140、莫来石70-80、硅灰石80-100、陶粒60-70、氟硅酸钠8-10、羟甲基纤维素4-6、柠檬酸钠2-3、黄铁矿粉40-50、碳化铬粉15-20、氮化硅粉15-20、氮化铝粉20-25、水泥170-190、石子500-530、水适量、助剂21-25;
所述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环氧丙烯酸酯2-3、丙烯酸甲酯2-3、季戊四醇1-2、丙烯腈2-3、庚酸烯丙酯2-3、丙烯酸乙酯1-2、橘子油0.4-0.6、苯并三氮唑1-2、三聚氰胺1-2、12-羟基硬脂酸锂1-2、钢纤维4-6、活性硅酸钙4-5、杏仁油1-1.7、三乙烯四胺0.2-0.3、全氟辛基磺酸钠0.6-0.9、苹果酸钠0.5-0.7、椰子油二乙醇酰胺0.5-0.8、过硫酸铵0.1-0.2、过硫酸钾0.1-0.2、水15-18、;制备方法为:将水、环氧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季戊四醇、丙烯腈、庚酸烯丙酯、全氟辛基磺酸钠、苹果酸钠、椰子油二乙醇酰胺、苯并三氮唑、钢纤维混合,加热至70-80℃,加入过硫酸铵搅拌反应20-30分钟,再与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加热至80-90℃,搅拌反应40-50分钟,即得。
所述的高导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氟硅酸钠、羟甲基纤维素、柠檬酸钠、碳化铬粉、氮化硅粉、氮化铝粉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浆液;
(2)将蓝晶石、莫来石、硅灰石粉碎成30-60目颗粒,与陶粒、黄铁矿粉、水泥、石子混合均匀,与第(1)步得到的混合浆液以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均匀,搅拌反应8-12分钟,然后浇注,振捣;
(3)浇筑后在 5-25℃的潮湿环境中进行养护7-9天,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混凝土添加了蓝晶石、莫来石、硅灰石,增加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强度;通过添加碳化铬粉、氮化硅粉、氮化铝粉,增加了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耐久性和强度;通过使用助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抗拉、抗折、抗压强度和密实性,能够散发香气,防蛀防腐蚀,增强了防锈、防水、防渗性能,减水性、可塑性和可泵送效果好;该混凝土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用于高层、大跨度以及恶劣条件环境下的各种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导热混凝土,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蓝晶石120、莫来石75、硅灰石90、陶粒65、氟硅酸钠9、羟甲基纤维素5、柠檬酸钠2.5、黄铁矿粉45、碳化铬粉18、氮化硅粉18、氮化铝粉23、水泥180、石子520、水适量、助剂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培强;,未经杨培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2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