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数据环境下的行人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8037.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洲;袁文;孙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环境 行人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大数据环境下对行人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行人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将人体区域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图像数据规模日益增大,如何有效利用大规模图像数据进行行人检测,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大规模图像数据行人检测的主要难点在于数据规模庞大、数据维度高,对计算机的处理效率要求高,以及数据本身的低信噪比和弱配准。低信噪比是指人体数据中噪声所占比例较大而能够被用于对人体进行判别的信息相对较少。弱配准是指因人体形态上的差异而很难将人体的各个部分进行比较好的对齐。这些难点问题综合作用结果就是人体数据具有非常大的类内散度。因此如何从大规模图像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特征信息对行人检测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行人检测的准确率。
常见的行人检测特征提取方法有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局部轮廓方向特征(Edgelet)等方法。HOG特征主要是通过刻画图像的局部梯度幅值和方向特征来描述行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取人体的边缘特征,其缺点在于维度高、计算慢等;LBP是一种用于描 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算子,对于单调变化的灰度特征具有不变性,但是对于低分辨率的图像其判别能力较差;Edgelet主要是用于描述行人的局部轮廓方向特征,缺点主要是该特征的计算比较复杂。这些特征在大规模图像数据环境下表现为特征数据维度高,计算开销大,以及难以有效的描述行人的多变性。另外,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下的行人检测需虑到大规模图像数据本身特征信息的相关性,直接训练分类器对行人进行检测,会使得特征本身对行人的描述能力不够强,检测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大规模图像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规模大和类内散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随机特征的方法来对大规模图像数据进行聚类和训练分类器,最终完成在大规模图像数据环境下的行人检测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选取的训练样本图像统一为相同尺寸大小的图像,计算样本图像的特征;
2)使用汉明码距离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特征相似性;
3)根据特征的相似性对样本进行聚类,将样本分为多个类别;
4)对于每一个类别分别进行训练,得到多个分类器模型;
5)联合多个分类器对新样本进行测试。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样本分为正例样本和反例样本,正 例样本是指含有行人的图像,反例样本是指不含有行人的图像。
所述步骤1)中计算样本图像的特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1)针对样本图像随机初始化fn个的相同大小的区域块,fn的取值范围为1000~10000,每个区域块随机初始化tn个的坐标点对,这里可以设tn={4,8,16,32};
12)针对每一个区域块,计算坐标点对的像素差值,若差值大于自定义的阈值ρ,则该坐标点对的形成的特征值为1,若差值小于或等于自定义的阈值ρ则为0。每个区域块的特征是由0和1组成,长度为tn的序列;
13)对于每一个样本图像,计算fn个区域块的特征,所有区域块的特征最终形成样本图像的特征T,特征T是由fn个长度为tn的序列组成。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计算特征相似性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1)计算码长为tn的汉明码距离,并将其存储于查找表LUT中;
22)计算特征的汉明码距离,例如,对于样本图像Xi的特征Ti和样本图像Xj的特征Tj,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8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行人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理隐私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