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307757.5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施佩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佩蓓 |
| 主分类号: | C07D493/20 | 分类号: | C07D49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蒿素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蒿素生产方法,具体涉及利用黄花蒿叶粉进行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青蒿素,又名黄花蒿素,是由菊科植物黄花蒿所提炼出来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治疗恶性疟原虫所引发的疟疾的特效药。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目前的青蒿素制法由于工艺的粗糙,青蒿素的收集比例较低,造成大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黄花蒿叶粉1kg,加入5kg乙醚浸泡5~7h;
S2、加入2~4%烧碱溶液,加热至50~70℃,蒸去乙醚,得到中性醚提取物,得率为3%~4%;
S3、将中性醚提取物加入1kg聚酚胶粉,加入47~49%乙醚渗漉,渗漉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加入乙醚提取,合并乙醚液;
S4、浓缩后用硅胶柱层析,加入石油醚洗脱;
S5、浓缩洗脱液得到青蒿素。
本发明青蒿素收集率高,通过对工艺的改良,提高了收集率,并且优化了工艺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黄花蒿叶粉1kg,加入5kg乙醚浸泡5h;
S2、加入2%烧碱溶液,加热至50℃,蒸去乙醚,得到中性醚提取物,得率为3%;
S3、将中性醚提取物加入1kg聚酚胶粉,加入47%乙醚渗漉,渗漉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加入乙醚提取,合并乙醚液;
S4、浓缩后用硅胶柱层析,加入石油醚洗脱;
S5、浓缩洗脱液得到青蒿素。
本发明青蒿素收集率高,通过对工艺的改良,提高了收集率,并且优化了工艺参数。
实施例2:
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黄花蒿叶粉1kg,加入5kg乙醚浸泡6h;
S2、加入3%烧碱溶液,加热至60℃,蒸去乙醚,得到中性醚提取物,得率为3.5%;
S3、将中性醚提取物加入1kg聚酚胶粉,加入48%乙醚渗漉,渗漉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加入乙醚提取,合并乙醚液;
S4、浓缩后用硅胶柱层析,加入石油醚洗脱;
S5、浓缩洗脱液得到青蒿素。
本发明青蒿素收集率高,通过对工艺的改良,提高了收集率,并且优化了工艺参数。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蒿素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黄花蒿叶粉1kg,加入5kg乙醚浸泡7h;
S2、加入4%烧碱溶液,加热至70℃,蒸去乙醚,得到中性醚提取物,得率为4%;
S3、将中性醚提取物加入1kg聚酚胶粉,加入49%乙醚渗漉,渗漉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加入乙醚提取,合并乙醚液;
S4、浓缩后用硅胶柱层析,加入石油醚洗脱;
S5、浓缩洗脱液得到青蒿素。
本发明青蒿素收集率高,通过对工艺的改良,提高了收集率,并且优化了工艺参数。
以上表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佩蓓,未经施佩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77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部清洗涂药装置
- 下一篇: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及其方法和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