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闸瓦偏磨的机动车制动竖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6487.2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5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军;徐强;丁学清;周瑞;于小明;张洪强;杨连安;孙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00 | 分类号: | B61H1/00;B61H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闸瓦 机动车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内闸瓦连接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防闸瓦偏磨的机动车制动竖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随着企业铁路运输的发展,内燃机车作为当前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在运输作业时,由于企业作业特殊性,运距短,倒运多,要不断编组、连挂、反勾、倒运,机车制动异常频繁,致使机车闸瓦磨耗异常,同时由于原机车制动梁的设计构造致使闸瓦在与轮缘踏面曲线接触时,出现单侧接触,造成偏磨,不但闸瓦消耗量大,同时也会因闸瓦偏磨造成摩擦材料断裂,脱落,降低机车制动力,危机行车安全,所以需要发明一种防偏磨装置,消除偏磨后造成的人力、物力成本增加,避免行车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闸瓦偏磨的机动车制动竖杆,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闸瓦偏磨的机动车制动竖杆,包括竖杆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竖杆本体由上至下分为上固定端、中部连接端和下固定端,上固定端设有上固定孔,下固定端设有下固定孔,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沿径向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两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中部连接端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闸瓦托的吊销孔,吊销孔的轴线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的轴线有夹角,角度为3.8度-5.7度。
吊销孔的轴线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的轴线的夹角为4.8度。
中部连接端与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采用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竖杆中部吊杆销孔处进行构造改变,使中部吊销孔转角4.8°,使闸瓦在安装后较原型实现角度转变,使闸瓦与轮缘踏面曲线接触面积增加,同时降闸瓦单侧着力状态改变中心着力,消除闸瓦偏磨,使闸瓦整体受力,避免出现偏磨后闸瓦局部脱落,制动不良危机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竖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4是调整后闸瓦间隙对比图。
图中:1竖杆本体,2上固定端,3中部连接端,4下固定端,5上固定孔,6下固定孔,7吊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防闸瓦偏磨的机动车制动竖杆,包括竖杆本体1,所述的竖杆本体由上至下分为上固定端2、中部连接端3和下固定端4,中部连接端3与上固定端2和下固定端4采用焊接,上固定端2设有上固定孔5,下固定端4设有下固定孔6,上固定孔5和下固定孔6沿径向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两孔的轴线相互平行;中部连接端3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闸瓦托的吊销孔7,吊销孔7的轴线与上固定孔5和下固定孔6的轴线有夹角,角度为3.8度-5.7度。
最佳方案,吊销孔的轴线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的轴线的夹角为4.8度。
内燃机闸瓦偏磨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从闸瓦吊杆到闸瓦托及闸瓦销子各部件间隙过大,造成左右摆动量较大.
2.从设计上分析,闸瓦托没有一定的固定方式(蒸汽机车制动装置/闸瓦托与制动胀棒固定一体,而制动受力时,左右两侧闸瓦托由制动胀棒产生向内侧的拉力,消除了车轮转动时,踏面斜度向外赶闸瓦的拉力.
3.机车制动时,轮箍踏面不能产生直线正面受力,由于踏面斜度,闸瓦出现内侧受力大磨损大,外侧受力小磨损小,出现闸瓦内侧到限,外侧磨损量很小,不但浪费成本,严重点影响了机车制动力.
闸瓦偏移一定角度则能够与轮缘形成衔接处,因此根据轮缘踏面曲线状态,偏移角度设为θ,模拟θ斜率为1:10、1:15则该处的转角大小为:
arctg(1/10)=5.7度
arctg(1/15)=3.8度
取其中间值为4.8度
吊销座偏移量设定:
闸瓦托中心销处宽度为14cm,该处的偏移量为14×sinθ
14×sin5.7=1.398cm
14×sin3.8=0.931cm
14×sin4.8=1.17cm
通过以上理论计算,并进行了3种尺寸改型,经过6个月的反复磨损试验,结果表明4.8度改型的磨耗比较均匀,为最佳偏移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6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