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VP修饰的纳米银与唑类药物在制备抗耐药真菌活性联合用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1369.2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玲美;廖凯;王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3/38 | 分类号: | A61K33/38;A61K47/48;A61P31/10;A61K31/4196;A61K3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118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vp 修饰 纳米 类药物 制备 耐药 真菌 活性 联合 用药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VP修饰的纳米银(Ag-NPs)与唑类药物氟康唑或伏立康唑在制备抗耐药真菌活性联合用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随着癌症放疗、化疗、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的增加,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应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急剧升高,真菌感染已成为上述免疫功能低下的重大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抗真菌药物长期大量地应用于临床的同时,耐药菌已经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Ruhnke M,Eigler A,Tennagen I,Geiseler B,Engelmann F,Trautmann M.1994.Emergence of Fluconazole-Resistant Strains of Candida albican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opharyngeal Candidosi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J Clin Microbiol.32:2092–2098.]。多种念珠病、新型隐球菌、烟曲霉菌依然是最常见的深部致病真菌。在医院血液标本中念珠菌的检出率为7.6%,位列所有病原体的第四位,致病真菌的第一位。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种是白色念珠菌。
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抗真菌药物数目有限,常用的主要有多烯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氟胞嘧啶和棘球白素类抗真菌化合物等。其中,氟康唑因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较少的不良反应和适中的价格,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但由于氟康唑只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因此在长期和重复的治疗中,使真菌产生了快速发展的耐药性。而且,氟康唑耐药真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使酮康唑、伊曲康唑、甚至两性霉素B对越来越多的耐药菌也束手无策,这是临床真菌感染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应对真菌耐药性的策略主要有:(1)开发新药。但是新药开发过程费用昂贵,时间冗长以及候选药物淘汰率高;(2)联合用药。联合用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最简便易行地克服真菌耐药的策略之一。联合治疗的理论优势是:不同药物抑制真菌代谢的不同阶段而产生协同作用,一种药物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而增加另一种药物向细胞内渗透;作用不同的分子靶位;药动学/药效学上的互补;单药剂量减少而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耐药的发生等。临床上联合用药主要集中于治疗隐球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PVP修饰的纳米银与唑类药物在制备抗耐药真菌活性联合用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唑类药物选自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中的一种或两种。
其中,所述耐药真菌为耐药白色念珠菌。
本发明运用了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运用棋盘式微量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方法评价Ag-NPs与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应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体外关系,结果表明显示:Ag-NPs与氟康唑或伏立康唑联合应用抗唑类耐药菌株有协同作用关系。
协同作用细胞学机制在于:Ag-NPs增加真菌细胞膜缺损,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能增加Ag-NPs粘附到真菌细胞膜的数量,Ag-NPs与唑类联用能显著地抑制正常出芽过程等。
协同作用分子机制在于:PVP修饰的纳米银与唑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和外排泵表达基因产生协同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PVP修饰的纳米银和唑类药物,所述唑类药物选自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中的一种或两种。
有益效果:为了克服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本发明利用现有药物组合提供了唑类药物与PVP修饰的纳米银在制备抗耐药真菌活性联合用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与效果:
(1)本发明表明,氟康唑或者伏立康唑与PVP修饰的纳米银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协同的抗耐药真菌的作用。对唑类耐药菌株CA10(MIC>256mg/L),联合用药可以使其最低抑菌浓度降低至1mg/L,从而逆转耐药。
(2)本发明表明,作用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及抑制细胞膜外排泵基因表达的药物可能是联合抗真菌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新药开发及老药新用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1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