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81976.0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5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张鹏岩;郭廷忠;任星;童海滨;李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刘建芳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复合 及其 富营养化 水体 处理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从全国来看,监测的 27 个重点湖库中,IV-劣V类水质的湖库20个,高达74%。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及叶绿素a等。特别是2007年5月太湖蓝藻水华事件,直接影响无锡居民饮用水安全。地表水域环境质量整治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人造水景观应运而生。通过对典型的代表性的人造水景水质进行调查,测定的结果显示:III、IV、V和劣V类水分别占监测总数的8%、32%、28%和 32%,其中 V 和劣 V 类水占 60%,主要超标依次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有机物指标。因此,人造景观水体富营养的去除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此外,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用于富营养化水域生态修复的方法多采用沉水植被修复或仅采用滤食性鱼类控藻来净化水质,并且通常在较小尺度(如100亩以下)的封闭水体、或在能够人工控制水位、人工控制水流等水域进行生态水处理,而对于较大尺度的水体,这种单一的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处理后的水体中污染物指标降低明显,去除污物效果好,去除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由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粪产碱杆菌菌液、乙酸钙不动杆菌菌液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液组成,其体积比为1:2~3:4:2,上述四种菌液的活菌量均为2×108 cfu /ml。
上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投放到富营养化水体中,每7天投菌处理一次,投菌处理时间为1个月;微生物复合菌剂投放量为水体体积的0.05-0.2‰。每次投菌处理之前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测定,依据水质分析监测结果:确定连续投菌处理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即可。可参照〝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局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1997、P90–360),定期对修复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的水质指标包括总氮(TN)含量、总磷(TP)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及叶绿素a含量(Chla)。
具体的,所述的富营养化水体为景观水体、河流水体或养殖水体等。
通过沼泽红假单胞菌、粪产碱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这四种复合微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污染治理,使其分解和代谢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刺激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目的,进而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四种不同功能类群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粪产碱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按一定比例连续投放到富营养化的景观水体、河流水体及养殖水体中,对水体中的多种污染成分同时进行处理,适应性强,其在水体中能很快形成优势菌群,使处理后的水体中各污染物指标明显降低,去除污物效果好,去除率较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去除率达到88.5-91.6%,总磷(TP)去除率达到93.3-97.9%,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5.8-91.0%,叶绿素a含量(Chla)的去除率达到94.8-96.5%。由于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彻底,使富营养化的水体基本得到控制,能长期保持水体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本发明所采用的微生物安全可靠无毒,在净化水体时运行费用低,只需定期投加菌液,操作、维护简单,耗能低,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1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