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悬架载荷转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2969.4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D·D·特纳;D·J·伦博斯基;J·F·齐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7 | 分类号: | B60G11/27;B60G17/015;B60G17/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悬架 载荷 转移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享有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7820854的权益。本申请是非临时申请,脱离了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No.61/782054的美国专利申请,这里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该非临时申请是在申请号为No61/782054的美国专利申请未决期间提交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悬架系统,该系统与商用长途运输牵引车的串接车桥(tandem axle)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北美8级长途运输卡车采用后部串联着两个驱动桥(drive axle)的6×4牵引车。可选地,采用后部串连一个单个的驱动桥和一个不动的(后)支承桥(tag axle)的6×2传动系。这种6×2系统比6×4系统轻,并且附加损失小,但由于驱动桥和支承桥具有相同的车桥总重定额(GWAR),因此在轮胎-地基系数减小的情况下会导致牵引力不足。现有的系统提高了6×2单个驱动桥的牵引力,例如基于电子牵引控制系统的车轮差速锁定和行车制动。此外,6×2空气悬架系统可用于在低牵引的情况下自动地将支承桥的载荷转移给驱动桥,以改善驱动桥的牵引力,但这些系统动作缓慢、成本高昂且笨重。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如前所述的缺点,需要一种低成本的系统,其能够快速响应、成本合算、易于一体化,并且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6×2驱动桥的牵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转移作用在车辆上的串接车桥的载荷的方法,所述车辆包括具有三通阀的空气悬架回路(circuit)、连接在串接车桥的驱动桥和车架之间的第一空气弹簧、以及连接在串接车桥的支承桥和车架之间的第二空气弹簧。第一空气弹簧的直径大于第二空气弹簧的直径。该系统还具有供气装置、连接在三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一空气弹簧之间的第一流体管线,以及连接在三通阀的第三阀口和第二空气弹簧之间的第二流体管线。
按照本发明,已经发现具有下述性能:在牵引事件中能够将支承桥的空气快速传递给驱动桥,同时非常理想地使两轴保持相同的行驶高度。
附图说明
当考虑结合附图进行下面详细描述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体现本发明商用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体现本发明商用车辆的详细侧视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气压和阀位置的图表;
图4是在载荷条件相等和载荷条件不等这两种情形下计算6×2的动态重量转移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驱动桥的恒压下载荷与偏转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支承桥的恒压下载荷与偏转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假定各种可选的方向和步进顺序,除非与此相反地特别指出。还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中示出的特定装置以及下面的详细描述仅仅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涉及所披露的实施例的特定的尺寸、方向或其他物理特性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除非另外特别的要求。
图1和图2描述了用于6×2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10,其具有单个的驱动桥12、(后)支承桥14、每个车桥上的空气弹簧16,18、气泵20和用以控制空气弹簧16,18之间的气流的自动式电动-气动控制系统22。该自动式电动-气动控制系统22包括一个三通阀24,但应当理解的是,该自动式电动-气动控制系统22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阀和/或不同数量的阀。
所述三通阀24用于通过流体连通线路32,34将空气运送到特定的位置。在本申请中,三通阀24的阀口一26连接到前面,或者说是连接到驱动桥空气弹簧16。三通阀24的阀口三28连接到后面,或者说是连接到支承桥空气弹簧18。更特别地,阀口一26和阀口三28通过三通阀24连接以允许空气在驱动桥空气弹簧16和支承桥空气弹簧18之间转移,下面将对此详细描述。三通阀24的阀口二30能够用于将驱动桥空气弹簧16和/或支承桥空气弹簧18的气压抽空。空气弹簧16,18之一或二者都可以被选择性地抽空以恢复到它们的原始压力,或者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在需要时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2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