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52991.2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9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姝华 |
主分类号: | B32B27/04 | 分类号: | B32B27/04;B32B37/02;B32B37/10;B32B37/06;D04H1/4382;D04H1/485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塑料 纤维 复合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纤维复合板,其抗拉、抗弯、抗冲击的强度均比纯塑料板优异、耐疲劳、耐蠕变性能也比纯塑料板要好,而且其加工性能也很优越。因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各行各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目前国内外的制造技术水平来看,用短切纤维来制造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的制造方法主要是将纤维与塑料熔融混炼均匀后进行挤出成板或模压成零件,这种制造方法,由于受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其所用纤维长度较短,一般纤维长度只能在3-6mm范围,且纤维用量一般只能在30%以内。因而使制得的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世纪以来,国内开发出一种在不织布生产线上将玻璃纤维或麻纤维与丙纶纤维混合均匀经梳理成毡,再经热—冷压成密度在0.4g/cm3左右的低密度热塑性纤维复合板,用于汽车内饰衬板。但这种方法所用的丙纶纤维价格较高,目前国内价在13500—15000元/吨,因而使得产品成本较高,且塑料纤维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对产品不同性能要求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克服目前国内外用短切纤维生产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存在的成本高、品种单一、产品力学性能不足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是由40-60%的塑料粉末、40-60%的纤维组成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塑料粉末为热塑性塑料;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麻纤维、龙须草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涤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或者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材料的混合物。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塑性塑料为聚丙烯或者聚氯乙烯或者聚乙烯或者聚苯乙烯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者聚苯乙烯发泡粒子。
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方法一,其步骤如下:
1) 纤维切断:根据产品需要将纤维切成长50—100mm的范围;
2) 纤维开松:将纤维经开松机开松成单根分散纤维;
3) 纤维混合:将两种纤维通过混合机混合均匀;
4) 制毡:在不织布生产线上将纤维经梳理、成型,成为工艺规定的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维毡;
5) 针刺:通过针刺机使毡达到规定的密实度;
6) 撒粉:经撒粉机均匀撒上按工艺规定量的塑料粉末;
7) 再针刺:将撒好粉末的毡通过针刺机针刺使塑料粉末均匀混入纤维毡中;
8) 复合:按工序6)和工序7)将毡进行2—4次撒粉和复合针刺,使毡复合成工艺规定的单位面积质量和保证塑料粉末全面均匀地混入纤维毡中;
9) 压板:复合好的毡经裁断成工艺规定的尺寸送入四氟乙烯耐高温防粘双面运输带送入热—冷压机中经热压、冷压成板。
对方法一的改进:所述步骤9)中的热压温度为150—260℃,一般以大于塑料熔融温度20-30℃为宜;压力为1.5—50kg/cm2;热压时间为2.5—7分钟。
方法一中的塑料粉末为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采用这些材料的塑料粉末及方法制作而成的复合板,能够根据需要做成不同密度、不同塑料、不同纤维的塑料复合板。
热塑性塑料纤维复合板的制造方法,方法二,其步骤如下:
1) 纤维切断:根据产品需要将纤维切成长50—100mm的范围;
2) 纤维开松:将纤维经开松机开松成单根分散纤维;
3) 纤维混合:将两种纤维通过混合机混合均匀;
4) 制毡:在不织布生产线上将纤维经梳理、成型,成为工艺规定的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维毡;
5) 撒发泡粒子:在纤维毡上撒聚苯乙烯发泡粒子;
6) 针刺:通过针刺机将聚苯乙烯发泡粒子混入毡中,并使毡达到规定的密实度;
7) 复合:按工序5)和工序6)将毡进行2—4次撒发泡粒子和复合针刺,使毡复合成工艺规定的单位面积质量和保证塑料发泡粒子全面均匀地混入纤维毡中;
8) 制板:复合好的毡经裁断成工艺规定的尺寸送入规定尺寸的模腔中,在密闭压紧的条件下进行发泡、冷却成板。
对方法二的改进:所述步骤8)中的加热发泡温度为100—110℃;压力为1.5—10kg/cm2;发泡时间为2.5—7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姝华,未经蒋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网带电作业移动平台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