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变化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3872.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苏春霞;陈德利;林建青;刘剑;李新恩;李霞;孙龙;杜俊霞;曲长立;韩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6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车 运行 轨道 轨距 变化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距调整机构,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轨道轨距变化特别大的天车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一般架桥机的施工过程中,起重天车的行走机构一般轨距是一定的,天车的轨距不需要调整。但在城市桥梁施工时,有时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特别在节段拼装架桥机中,为满足架半径小的曲线梁,各段主梁按折线拼装,加上主梁用的桁架梁刚性较低,使主梁上天车支持天车行走的轨道轨距变化特别大,正常的定轨距天车行走机构不能满足架梁要求。要使天车正常行走,必须增加一套天车轨距能随主梁上两侧轨道间距不断变化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变化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变化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天车架底面的上绞座,通过销轴安装在行走轮箱上的下铰座,所述上、下绞座通过用于保持两个铰座在不脱离条件下实现纵向相对滑移运动的连接构件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构件是由以相对扣合的方式卡装在上、下绞座两侧的卡块组成,且所述的卡块与上、下绞座的一个绞座相固接,与另一个绞座呈动配合方式相配合;在上、下绞座滑动接触面上装有减小摩擦的减摩板,所述减摩板固接在上绞座底面上。
本发明在下绞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下绞座通过设置在下部的耳板以及销轴与行走轮箱相结合;所述卡块为槽钢型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起重设备相比现有技术不仅使轨距变化超过±100毫米现场施工难题得以解决,而且使施工更为安全,实施起来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调整机构剖视图。
图2是上绞座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下绞座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卡块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正常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处于窄轨工作状态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处于宽轨工作状态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变化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天车架底面的上绞座1(参见图2、3),通过耳板以及销轴安装在行走轮箱5上的下铰座2(参见图4、5、6),所述上、下绞座通过用于保持两个铰座在不脱离条件下实现纵向相对滑移运动的连接构件结合在一起。
更具体说,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构件是由以相对扣合的方式卡装在上、下绞座两侧的槽钢型结构的卡块4组成(参见图7),且所述的卡块与上、下绞座的一个绞座相固接,与另一个绞座呈动配合方式相配合;在上、下绞座滑动接触面上装有减小摩擦的减摩板3,所述减摩板3固接在上绞座底面上。
本发明在下绞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正常工作状态,通过固定安装在下铰座2上的卡块4(挂钩支架),卡扣于上铰座1突台上端面,保证安装于天车下端的上绞座1与安装于走形机构上端——行走轮箱5上的下绞座2在左右方向(图8所示方向)保持在同一轴线,并且不会上下脱节。当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发生变化时,由于天车轮箱上的车轮轮缘卡在轨道两侧,车轮沿轨道行走,车轮带动轮箱上的下铰座2相对于车架上的上铰座1前后(图示9、10所示方向)滑动,实现运行轨道变化时,天车轨距自动调整功能。在下铰座2上的限位板6的作用下,保证车轮轨距按所需范围安全调整,成功解决了天车运行轨道轨距变化时上天车走形机构自动调整的现场施工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3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用型变压器出线端子专用绝缘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压重式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