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体面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3135.0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炳华 |
主分类号: | A23L1/16 | 分类号: | A23L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张斌 |
地址: | 1163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面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条。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一种日常食品,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面条,都是细长条形状,横截面有圆形、方形等。人们在食用时,一般是使用筷子夹取。由于面条成细条形状,且每根面条各自独立,筷子表面又光滑,用筷子夹取面条非常麻烦。尤其在吃火锅时,面条放在火锅里煮熟后,用筷子夹,要么夹取极少的几根,不够一口,要么夹取一大堆,很难一次夹取刚刚够吃一口的数量。如果是做客或请客人用餐,用筷子在火锅里夹取面条,夹来夹去,总也夹不好,显得极其尴尬,同时也影响食客的食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体面条,它由左、右两排并排摆放的多跟面条通过矩形连接面片连接在一起,连接面片上有筷子插孔。食用时,将筷子插入筷子插孔,轻轻一挑,即可把连体面条挑起。每一片连体面条大约有15根面条,正好一口吃下,方便食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连体面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二根以上并排摆放的左排面条、二根以上并排摆放的右排面条和连接面片;所述的连接面片为矩形面片。所述的左排面条的右端与连接面片的左端为连体结构,所述的右排面条的左端与连接面片的右端为连体结构。
所述的左排面条的横截面和右排面条面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面。
所述的左排面条、右排面条和连接面片三者的厚度相等。
所述的左排面条和右排面条两者面条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
所述的左排面条和右排面条每一排有10-20根面条。本实施例左排面条和右排面条每一排有15根面条。
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连接面片上制作筷子插孔Ⅰ;所述的筷子插孔Ⅰ为矩形孔。
实施例三中,所述的连接面片上制作筷子插孔Ⅱ;所述的筷子插孔Ⅱ为圆形孔。所述的筷子插孔Ⅱ为两只,两只筷子插孔Ⅱ上的圆形孔横向对称制作在连接面片上。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方便取食,方便食用。
2、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不高,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排面条,2、连接面片,3、筷子插孔Ⅰ,4、右排面条,5、筷子插孔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连体面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根并排摆放的左排面条1、多根并排摆放的右排面条4和连接面片2。所述的连接面片2为矩形面片;所述的左排面条1的右端与连接面片2的左端为连体结构;所述的右排面条4的左端与连接面片2的右端为连体结构。
所述的左排面条1的横截面和右排面条4面条的横截面均为矩形面。根据压面机不同,面条的横截面也可以制作成、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横截面。
所述的左排面条1、右排面条4和连接面片2三者的厚度相等。三者的厚度相等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制作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的左排面条1和右排面条4两者面条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
所述的左排面条1和右排面条4每一排有10-20根面条。根据面条的截面积大小和面条的长度,确定每一排面条的根数,最好使面条刚够吃一口,本实施例左排面条1和右排面条4每一排有15根面条。
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面片2为平面。如果在连接面片2上制作带有吉祥文字的图案,或制作过生日食客的生日、年龄,赋予连体面条的文化内涵,以上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要求保护的范围之中。
为了更方便夹取,第二种实施例,在连接面片2上制作筷子插孔Ⅰ3,所述的筷子插孔Ⅰ3为矩形孔。面条煮熟后,将两根筷子一并插入筷子插孔Ⅰ3的矩形孔中,轻轻一挑,即可把连体面条挑起,放进餐碟或送入口中。
第三种实施例,在连接面片2上制作筷子插孔Ⅱ5;所述的筷子插孔Ⅱ5为圆形孔。所述的筷子插孔Ⅱ5上的圆形孔为两只,两只筷子插孔Ⅱ5横向对称制作在连接面片2上。面条煮熟后,将两根筷子分别插入筷子插孔Ⅱ5上的两只圆形孔中,轻轻一挑,即可把连体面条挑起,放进餐碟或送入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炳华,未经张炳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3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