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及现场注胶封装线帽接线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4891.0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川;任兆兴;兰厚今;张世安;赵红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H02G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接线 结构 现场 工艺 | ||
1.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包括线帽(6)、A导线(1)、B导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帽(6)具有盲头段(61)以及尾部(62);所述盲头段(61)内设置有压接套管(4);所述A导线(1)一端的绝缘护套剥去10~15mm,所述B导线(2)一端的绝缘护套剥去10~15mm;所述A导线(1)剥去绝缘护套的一端的线芯和B导线(2)剥去绝缘护套的一端的线芯齐头并拢,相互绞接成芯线(3);所述芯线(3)插入压接套管(4)内;所述线帽(6)盲头段(61)的内腔以及尾部(62)的内腔内均填充有绝缘密封硅胶(5);所述压接套管(4)压紧芯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3)穿入到压接套管(4)内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压接套管(4)长度的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3)为麻花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胶封装线帽接线结构采用的现场注胶封装线帽接线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A导线(1)需对接一端的绝缘护套和B导线(2)需对接一端的绝缘护套各剥去10~15mm;
B、将A导线(1)剥去绝缘护套的线芯和B导线(2)剥去绝缘护套的线芯齐头并拢,使之相互绞接成芯线(3);向线帽(6)内注入绝缘密封硅胶(5),直到绝缘密封硅胶(5)充满线帽(6)的盲头段(61)的内腔,停止注胶;
C、将绞接好的芯线(3)穿入位于线帽(6)的盲头段(61)的压接套管(4)内,所述芯线(3)穿入到压接套管(4)内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压接套管(4)长度的95%;
D、将A导线(1)和B导线(2)从芯线(3)绞接根部分开;然后再向线帽(6)内注入绝缘密封硅胶(5),当注入到线帽(6)内的绝缘密封硅胶(5)的液面距离线帽(6)的尾部(62)边沿2~4mm时,停止注胶;
E、将芯线(3)与压接套管(4)压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场注胶封装线帽接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以及步骤D中所述绝缘密封硅胶(5)满足以下要求:适应温度为-60℃~280℃,表面干燥时间小于5min,硬化时间小于24h,绝缘击穿强度≥28KV/mm,抗拉强度≥3.14MPa,剪切粘接强度≥0.51MPa;阻燃等级为UL94-V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场注胶封装线帽接线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向线帽(6)内注入绝缘密封硅胶(5)时,采用胶枪注胶,首先向线帽(6)内腔的最里层注胶,然后胶枪的枪头沿螺旋路径逐渐向线帽(6)尾部(62)退出,直到注胶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48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