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控制汽车弹射起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9325.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0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氏(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10/18;B60W10/2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李哲伟;张文娟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 油门踏板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制动踏板 汽车 油门踏板传感器 制动踏板传感器 超级电容电池 汽车制动踏板 超级电容 电动汽车 放电功能 起步程序 行车电脑 储电 替代 配合 | ||
一种利用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控制汽车弹射起步的方法,利用汽车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配合制动踏板传感器和油门踏板传感器,以及行车电脑,替代汽车弹射起步程序所需要的各种专门开关,实现汽车的弹射起步功能,或者实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弹射起步功能。利用超级电容或者超级电容电池的储电和放电功能,强化电动汽车或者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弹射起步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业的汽车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衡量汽车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能,往往采用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作为标准。有些自动档的燃油发动机汽车,为了缩短加速时间,采用弹射起步的控制方法,具有弹射起步控制程序。具有弹射起步功能的汽车,在踩住制动踏板的同时可以踩住油门踏板,甚至可以把油门踏板踩到底,使得发动机处于高速(大负荷)运行状态,一旦松开制动踏板,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向行走系统输送较大或者最大动力(功率或者扭矩)输出,使得汽车快速起步,在最短时间加速到100公里/小时速度,或者更高速度(例如200公里/小时),或者用最短时间跑完400米(400米加速赛)。
进入弹射起步程序后,为了避免内燃机的扭矩输出过分大,导致车轮打滑,汽车控制器(ECU,或者行车电脑)会控制内燃机的功率输出,使得汽车在起步时,在避免车轮打滑的前提下,获得最大驱动力。
发明内容
1、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汽车弹射起步控制方法,涉及许多专门的开关,操作过程繁琐,汽车制造成本增加。
(2)、现有的汽车弹射起步控制方法,主要应用在燃油发动机(内燃机)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没有弹射起步控制程序。
(3)、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电池有电的情况下,在起步阶段仅仅使用电机作为汽车的驱动动力,只有在油门踏板行程增加到一定位置,表明汽车需要的动力输出超过电机的输出能力时(需要更大功率或者更大扭矩输出时),车载的燃油发动机(内燃机)才会启动,并且输出相应的动力。
这种设计,不能够在起步阶段就控制燃油发动机处在高速运行状态。燃油发动机从停止状态突然启动,并且立即进入高速高负荷运行状态,存在三个缺点:第一,反应时间滞后,从启动到高速运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配备涡轮增压装置的发动机,涡轮增压装置发挥作用需要更长的时间,会出现短时间燃油发动机动力输出对油门踏板行程不响应的现象。第二对发动机机械结构有损害,在润滑系统尚未开始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发动机已经被强制进入大负荷高转速运行状态,运动机件的磨损严重。第三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突然进入大负荷工况,热功转换效率低下,不能达到燃油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输出水平。因此,现有技术(现有控制方法)不能满足用户的快速起步性能需求,以及缩短百公里/小时加速时间的驾控需求,也不能满足400米加速赛对汽车的性能需求。
2、本发明的内容(新的方法):
(1)、省略现有的为实现汽车弹射起步程序所设计的各种专门开关,利用汽车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配合制动踏板传感器和油门踏板传感器,以及行车电脑(开关电路)替代这些专门的开关,作为控制汽车进入弹射起步状态和退出弹射起步状态的开关信号发生装置。参见图1,汽车弹射起步开关电路示意。
(2)、在不增加汽车零部件和开关设备的前提下(不增加汽车制造成本),实现或者增加汽车弹射起步功能。
(3)、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使用以上信号发生装置,增加弹射起步功能(现在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没有弹射起步功能),行车电脑自动和分别控制燃油发动机和电机的扭矩输出,避免扭矩过大导致车轮打滑。一般情况下,燃油发动机和电机分别驱动汽车的前后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氏(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周氏(北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9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