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8794.0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素粉;张云勇;房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2 | 分类号: | 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白莹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电话号码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涉及一种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数量逐年增加,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如用户电话号码、用户地址)随之向卖家和快递从业人员公开。公开用户个人信息除了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享受快递人员的送货上门服务、享受卖家商品打折通知,也为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恶意短信或欺诈电话随之而来。
虽然现在当个人信息泄露后,出现了许多减少用户安全隐患的方法,如电信运营商、网络软件开发商对垃圾短信进行拦截。但是一旦信息泄露,单靠拦截的方式无法彻底避免垃圾或者恶意欺诈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和系统,以解决如何避免网购用户电话号码泄露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购子系统网购子系统获取用户的电话号码;
网购子系统将运营商提供的可用电话号码作为代替所述用户电话号码且仅用于电话呼叫的临时号码公开,以及将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知所述电话呼叫中心;
当电话呼叫中心接收到对所述临时号码的呼叫请求后,通过号码呼叫转移将该呼叫请求转移为对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购子系统将可用电话号码作为该用户的临时号码后,还为该临时号码设置有效期。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购子系统除记录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还记录用户在本次网购中的订单号;
若网购子系统在所述临时号码的有效期过后接收到获取用户联系号码的请求,网购子系统从该请求中获取订单号,根据订单号查找到用户的电话号码,继续将从电话呼叫中心请求的可用电话号码作为该用户的临时号码公开,以及将用户电话号码和其更新后的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知所述电话呼叫中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购子系统和电话呼叫中心,其中,
所述网购子系统,用于获取用户的电话号码;以及将运营商提供的可用电话号码作为代替所述用户电话号码且仅用于电话呼叫的临时号码公开,以及将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知所述电话呼叫中心;
所述电话呼叫中心,用于接收到对所述临时号码的呼叫请求后,查询网购子系统发送的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过号码呼叫转移将该呼叫请求转移为对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进一步地,
所述网购子系统,还用于将可用电话号码作为该用户的临时号码后,为该临时号码设置有效期。
进一步地,
所述网购子系统,还用于在记录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后,记录用户在本次网购中的订单号;若在临时号码的有效期过后接收到获取用户联系号码的请求,从该请求中获取订单号,根据订单号查找到用户的电话号码,继续将从电话呼叫中心请求的可用电话号码作为该用户的临时号码公开,以及将用户电话号码和其更新后的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知所述电话呼叫中心。
上述实施例,将临时号码代替用户的真实号码公开,保护了网购用户的真实电话号码,有效地避免了用户接收到垃圾短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系统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的网购用户的电话号码保护方法流程图。
S101网购子系统获取用户的电话号码;
网购子系统可从接收到的用户提交订单中获取用户的电话号码;
S102网购子系统将运营商提供的可用电话号码作为代替所述用户电话号码且仅用于电话呼叫的临时号码公开,以及将用户电话号码和其临时号码的对应关系通知所述电话呼叫中心;
网购子系统的归属企业可向运营商购买一批可用电话号码,并将购买的可用电话号码存储在一个临时号码库,网购子系统可在需要可用电话号码时向该临时号码库发出获取可用电话号码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8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