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甜味剂赛门苷I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8095.6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33/20 | 分类号: | C12P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541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甜味剂 赛门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甜味剂赛门苷I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罗汉果皂苷是食品、保健品行业中重要的甜味剂,因其纯正的甜味和零卡路里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商品的罗汉果皂苷,是以罗汉果皂苷V(Mogroside V)作为主要成分和指标成分的,罗汉果皂苷V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但是它却不是罗汉果皂苷家族中最甜的成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经发现的罗汉果皂苷中最甜的成分是赛门苷I(Siamenoside I),其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但是赛门苷I在罗汉果中的天然丰度极低,属于极微量成分,因而制备及其困难根本无法成为商品甜味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甜味剂赛门苷I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制备条件温和,可以大规模制备出稀有皂苷赛门苷I,也可以制备出复合甜味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甜味剂赛门苷I的制备方法,包括:
取新鲜罗汉果,切成小块,加水至没过罗汉果,沸水浸提,每次60-120分钟,重复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待提取液冷却至40-65℃后,用纱布过滤掉固体杂质,得到滤液,向滤液中加入催化酶,30-70℃反应4-12小时后加热至沸腾灭活3-5分钟,得到反应液,利用填料吸附反应液中的皂苷,30%-50%乙醇淋洗3-5个柱体积或80%乙醇淋洗2个柱体积,得到洗脱液,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即得赛门苷I;
或直接取罗汉果干果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催化酶,30-70℃反应4-12小时后加热至沸腾灭活3-5分钟,得到反应液,利用填料吸附反应液中的皂苷,30-50%乙醇淋洗3-5个柱体积或80%乙醇淋洗2个柱体积,得到洗脱液,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即得。
或直接取商品罗汉果皂苷V成品,按30-50%的浓度溶于水中,加入30-80万U/L的β-葡聚糖酶,50-60℃反应6-10小时后,沸腾灭活3-5分钟,得到反应液,利用填料吸附反应液中的皂苷,30-50%乙醇淋洗3-5个柱体积或80%乙醇淋洗2个柱体积,得到洗脱液,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催化酶为β-葡聚糖酶(天野酶制剂公司市售产品)、β-葡萄糖苷酶(诺维信酶制剂公司市售产品)、柚苷酶(诺维信酶制剂公司市售产品)、苦杏仁酶中的一种,苦杏仁酶采用常规方法用苦杏仁打成浆离心掉固体即得。
进一步,所述β-葡聚糖酶的加入量为每升滤液加入30-80万U,所述β-葡萄糖苷酶的加入量为每升滤液加入0.5-3万U,所述柚苷酶的加入量为每升滤液加入3-5万U,所述苦杏仁酶的加入量为每升滤液加入1-2万U。
进一步,所述填料为大孔树脂、反相硅胶、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申请人经研究发现,罗汉果皂苷V与赛门苷I的区别仅是苷元3位上连接葡萄糖的数量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选择性的糖水解方法,以罗汉果皂苷V为原料合成甜度更高且稀有的赛门苷I。本发明利用酶催化的方法对罗汉果皂苷V进行选择性水解,探索了一条人工合成赛门苷I的方法,并制备其单独或复合甜味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90%赛门苷I产品的HPLC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90%赛门苷I产品的13C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取新鲜罗汉果100个清洗,切成小块,加水至没过果实,沸水浸提,每次60分钟,重复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待提取液冷却至40℃后,用纱布过滤掉固体杂质,得到滤液。
2.滤液中加入1万U/L的苦杏仁酶,35℃反应10小时后加热至沸腾灭活5分钟,得到反应液,利用大孔树脂D101吸附皂苷,80%乙醇淋洗2个柱体积,得到洗脱液,喷雾浓缩干燥。
3.所得产品中皂苷总含量>25%,其中,罗汉果皂苷V>10%,赛门苷I含量>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8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静放电防护壳体
- 下一篇:滚子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