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磁主动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4111.2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邱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洪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366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磁 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电磁主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技术不断趋于成熟的形势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市场的竟争将不再是汽车制造本身的竟争,而是汽车安全领域的全面竟争,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如何使汽车变得更安全,是竟争能否取胜的关键。
现有的汽车常见安全设计可分为主动安全设计和被动安全设计两大部分。
其中,被动安全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汽车通过特殊设计的车身,将撞击力分散转移,从而减少传递到驾乘人员的撞击力,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二是针对车门防撞梁及汽车车架的改进,设计制造时,在不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的材料,当发生碰撞时,让一部分机构先溃缩,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传递到驾乘人员的撞击力,达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三是通过充分利用发动机周围的汽车本身的固有架构和空间,引用分隔区间的办法,将相近部分通过钢板相连,中间加入弹簧等吸能材料,利用现有技术对汽车进行安全改造,将其它车辆对本车的前车撞击力逐级减弱,从而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而对于主动安全设计,较为典型的是电子智能防撞系统,这种系统通过雷达、激光、声纳等侦测技术来发现前方车辆、行人等障碍物,然后,通过微处理器对发现物进行分析,如有对汽车安全构成威胁的物体,即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并同时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躲避碰撞的发生。
上述被动安全设计和主动安全设计虽然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然而,前者由于大多只是利用刚性材料的硬度或弹性材料的吸能特性来缓解碰撞的冲击力,其所提供的吸能效果非常有限,效果不佳,而且一旦发生撞击仍会对汽车本身带来重大损害;后者通常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来提前发出警报或制动,对于汽车没有直接的防护作用,当系统出现故障或刹车失灵时则不能起到任何的防撞作用。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缺陷的汽车电磁主动防撞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较好改善汽车安全性能的汽车电磁主动防撞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磁主动防撞装置,其包括:一刚性内防护框,该刚性内防护框包括一内防护板、两分别从内防护板两端面向前延伸出来的侧边防护板及连接在两侧边防护板之间的中间防护板,所述中间防护板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垂直;一吸能机构,该吸能机构包括均呈板状的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及第四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异极相对地分别设置在中间防护板的前侧和后侧且与所述中间防护板固定在一起而共同形成一组合体,该组合体上贯穿有多个可伸缩的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可伸缩的第一连接杆均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电磁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电磁铁上,所述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二电磁铁的后侧且与该第二电磁铁异极相对,所述第四电磁铁位于第三电磁铁的前侧且与该第三电磁铁同极相对;一抗压减震机构,该抗压减震机构包括均呈板状的第六电磁铁和第七电磁铁,所述第六电磁铁固定在所述内防护板上,所述第七电磁铁设置在第六电磁铁和第一电磁铁之间且该第七电磁铁均与所述第六电磁铁和第一电磁铁同极相对;一电磁场安全屏蔽罩,该电磁场安全屏蔽罩包括第一电磁场屏蔽罩体和第二电磁场屏蔽罩体,所述刚性内防护框固定于所述第一电磁场屏蔽罩体内,所述第二电磁场屏蔽罩体可移动地盖合在所述第一电磁场屏蔽罩体上而与该第一屏蔽罩体共同形成有一屏蔽空间,所述内吸能机构和抗压减震机构均收容在该屏蔽空间内;一刚性外防护框,该刚性外防护框包括第一外防护框体和第二外防护框体,所述第一外防护框体固定在汽车车体上,所述第二外防护框体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外防护框体卡合在一起而形成有一收容空间,所述电磁场安全屏蔽罩置于该收容空间内且其第一电磁场屏蔽罩体与所述第一外防护框体固定在一起;其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外防护框体、第二电磁场屏蔽罩体、第一电磁铁、第四电磁铁、第七电磁铁及可伸缩的第一连接杆均可沿着汽车行进方向一起相对汽车车体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吸能机构还包括有第五电磁铁,该第五电磁铁通过限位环套连接在所述第四电磁铁的前侧且可相对于该第四电磁铁沿汽车行进方向平行移动,所述第五电磁铁与所述第四电磁铁同极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三电磁铁和第四电磁铁之间、所述第四电磁铁和第五电磁铁之间以及所述第六电磁铁和第七电磁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吸能部件、第二吸能部件和第三吸能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洪武,未经邱洪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4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馓子盘条机
- 下一篇: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参醋复配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