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SF-FMD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82816.0 申请日: 2014-05-04
公开(公告)号: CN103933581A 公开(公告)日: 2014-07-23
发明(设计)人: 王开功;尹鑫;周碧君;文明;程振涛;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8/00 分类号: A61K48/00;A61K39/395;A61P31/14;A61K39/187;A61K39/135
代理公司: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地址: 550025 贵州***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csf fmd 二联 基因工程 疫苗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SF-FMD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及应用。

背景技术

猪瘟(Swine Fever,SF)又名猪霍乱(Hog Cholera,HC),欧洲也称之为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高热稽留,微循环血管壁变性及其导致的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内脏器官中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很高的致死率。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of animal health,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猪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全长大约为12.3kb。其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的多聚蛋白经加工切割成12种蛋白质,其中 C、E0、E1、E2 等 4 种蛋白是成熟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被称为结构蛋白;其余 8 种蛋白的为非结构蛋白。而E2蛋白是猪瘟病毒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同源二聚体或与E1形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于病毒粒子及感染的细胞表面。研究表明,E2蛋白的糖基化位点与病毒的毒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四种结构蛋白中,E2蛋白保守性最低,最易发生变异。许多学者认为CSFV 的E2抗原变异有可能是导致该病毒逃脱或抵御免疫保护的主要原因。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播快,传播途径广,发病率高,对家畜养殖业危害极大,该病主要侵害牛、猪、羊和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偶蹄动物。被OIE列为法定上报疫病,而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易变的特点,目前有7 个血清主型,分别为O、A、C、SAT 1、SAT2、SA T3 和亚洲Ⅰ型( Asia Ⅰ) 。我国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 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500个核苷酸(nt)。其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同编码一多聚蛋白。多聚蛋白经3次裂解后,形成3~4种病毒结构蛋白(VPO或VP4、VP2、VP3、VP1)和8~9种非结构蛋白。FMDV抗原变异是由衣壳蛋白VP1-VP4的氨基酸残基决定的。其中VPl最容易发生变异,它暴露于病毒表面,是决定病毒抗原性的主要成分,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而VP4几乎不发生变异。FMDV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FMDV衣壳蛋白VPl的G-H环上,是由抗原表位的氨基酸缺失、添加或替换造成的。FMDV的这种变异有可能使病毒突变株逃避抗体的中和或调理作用,获得持续感染的机会。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以繁殖障碍和仔猪先天性感染为特征的非典型猪瘟,表现为症状温和,隐形带毒,有些地区经常发生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无效的现象。而口蹄疫大面积爆发和流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国应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取得了一定的防制效果。但无论是弱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都是由完整病毒粒子制成的疫苗,都无法逃避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基于CSF-FMD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SF-FMD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猪瘟病毒病料CSFV-E2的RT-PCR扩增;猪O型口蹄疫病毒病料FMDV-O VP1的RT-PCR扩增;

(2)回收RT-PCR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培养,挑取上述转化平皿中的白色菌落,接种到含有氨苄青霉素的2×YT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混浊,提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并进行测序;

(3)将所构建重组质粒pMD19-CSFV-E2与pcDNA3.1(+)载体分别进行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回收纯化目的片段,将二者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CSFV-E2,利用试剂盒提取质粒,进行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及PCR鉴定,并送测序验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