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移动智能终端传输数据的加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3635.1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9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辉;李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智能 终端 传输 数据 加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移动智能终端传输数据的加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连接移动智能终端与加密器;(2)加密器结合自身存储的移动智能终端UID码生成初始密码;(3)移动智能终端启动App进行数据传输时从加密器中读取初始密码;(4)移动智能终端结合初始密码、App登录密码、移动智能终端号码及传输数据进行加密;(5)加密后的数据验证后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本发明技术方案优点为:(1)采用动态密码产生过程,确保了移动互联终端使用的硬件加密器密码是动态,每次使用时密码都不一样(2)数据传输前通过了三重加密,保证了数据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的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对移动智能终端传输数据的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在通讯、社交、旅游、支付、娱乐等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而且智能终端的其它应用也在被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爱好者开发,但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使用安全性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任何智能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需呀进行数据的传输,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中的关键。
早期的智能终端应用只是通过登陆时输入客户名和密码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随后的方式除输入客户名和密码外还增加了与后台管理系统通信确认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上述的保证安全性方法都是属于软件加密的方式,实际使用下来使用者还是有安全保障不够的感觉。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诈骗的增多,人们对智能终端使用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加密狗是一种对数据或应用程序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安全的硬件设备,加密狗通过计算机并行接口或USB接口与计算机设备连接,并在软件执行过程中与计算机设备交换数据,实现数据加密。现有的加密狗通常是通过硬件内嵌密码或验证程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执行对加密狗中的密码或验证程序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正确,则可以访问或使用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因此,现有的加密狗仅具备密码校验的功能,其并不具备针对软件或应用进行加密作用,加密仍热是通过其他软件实现,这样会导致加密软件产生的密码不能有效实现防范入侵。因此,最好的加密方式是将加密过程和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相结合,从而提高密码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数据的每次传输前如何采用安全性更强的加密方法进行加密以提高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加密技术进行纯软件加密,从而导致密码简单,容易破解的技术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硬件多重加密后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移动智能终端传输数据的加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连接移动智能终端与加密器;(2)加密器结合自身存储的移动智能终端UID码生成初始密码;(3)移动智能终端启动App进行数据传输时从加密器中读取初始密码;(4)移动智能终端结合初始密码、App登录密码、移动智能终端号码及传输数据进行加密;(5)加密后的数据验证后通过移动互联网发送。上述步骤(1)中加密器通过音频接口与移动智能终端连接,数据通过音频接口实现传输和交换。
上述步骤(2)中,加密器每次与移动智能终端连接生成的初始密码不同,克服了现有硬件加密装置产生密码始终相同的缺陷。
上述加密过程在经过步骤(5)发送的数据被后台服务器接收,后台服务器进行解密处理,获取移动智能终端的UID码、App登陆密码、移动智能终端号码以及传输的数据,并核查获取的信息的有效性,核查有效通过后执行App所要求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采用的移动智能终端传输数据的加密方法,其优点在于:(1)使用了动态密码,即进行移动互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的硬件密码是个动态密码,实现了每次使用时密码都不一样,提高了硬件加密的安全性;(2)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了三重加密,分别为:加密器输出的数据是动态加密的;移动智能终端上输入客户自定义的软件密码;在移动智能终端与后台系统交换数据前,应用APP软件将把加密器输出的数据和用户输入的密码一起进行加密处理;三重加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实现了网络安全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