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氮气保藏生乳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8166.4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8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平;张晨萍;赵范;杨晓兴;徐娇娇;刘晓庆;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3/00 | 分类号: | A23C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氮气 保藏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生乳中通入氮气保藏生乳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利用空气制备氮气并将制得的氮气净化预处理;将生乳离心净乳处理、预巴杀处理;利用氮气排走生牛乳中溶解的氧气的同时,充入氮气,得到充氮气牛乳。本发明保藏生乳的方法中使用氮气,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是无色、无毒、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并能很好地与原料乳混匀,还可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灵活调节通入量,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节约了保存和加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外,本发明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适于企业大规模生产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原料乳的保藏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氮气保藏生乳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生乳是指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未添加外源物质、未经过加工的常乳。以生乳为主要原料,经一系列加工工序可制成各种乳制品包括纯牛奶、酸牛奶、乳饮料及奶粉等。乳及乳制品营养丰富,微生物污染等会严重降低原料乳的可加工性,破坏乳及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变质的乳制品失去食用价值,甚至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延长乳及乳制品的货架期,从原料乳质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了各种技术和手段提高产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的流通时间。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能控制化学反应,它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在同食物接触过程中表现为中性,因此用于食物防腐。液氮用于冷却、冷冻、深度冷冻,将蛋汁、液体调味品、酱油能够加工成可自由流动并能倒出的颗粒状冷冻食品。由于冷冻速度高,因此不损害原产品。一般来讲,含二氧化碳的饮料,例如啤酒、香槟酒、软饮料等均在使用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运输和充装。但是,高碳酸型饮料,特别是充填了氮的用小麦制成的啤酒和香槟酒,比充填二氧化碳的饮料起的问题少。氮对于充装无泡饮料乳酒和果汁也是很理想的。在乳品工业中,N2是仅有的几种天然抑菌剂之一,可以添加到乳制品中。通常认为N2是安全的,目前还不需要把它列入成分表中。
我国的奶牛80%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小、设备简陋,缺乏冷却条件,加上榨奶、送奶及奶站贮奶等卫生条件差,导致牛乳中的菌数超标,很容易造成生鲜乳的酸败。新国标GB19301-2010对生乳菌落总数的要求降低了,表明随着生乳收购半径的扩大和运输、验收时间的延长,现有生乳的含菌量比以前提高。生乳中细菌增殖迅速,菌落増加会产生酶,使奶的口感变差,如出现苦味,乳业加工单位就需要加入其他添加剂掩盖苦味。热杀菌是我国目前常用的杀菌方式,但高温会破坏乳和乳制品的营养成分、风味,且能耗较高。生乳中总菌数(嗜冷菌和部分嗜温菌)一旦增加,在储藏、运输途中可能产生毒素,即使通过超高温杀菌(UHT)也很难完全杀死,结果不得不提高杀菌温度、延长杀菌时间,进一步破坏营养、增加能耗。
通过检索,发现张怀军于2012年发表的两篇专利:可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的奇异果果蔬羊奶及其制备方法,和可在常温条件下长期保存的水蜜桃果蔬羊奶及其制备方法。是将果蔬奶按一定配方配置好后,通入氮气保藏。
发现,天津科技大学在2012年发表的专利:一种利用碳酸水保藏生乳的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210355095.X,授权号:CN102907492B),其主要内容为充入碳酸水,利用其厌氧和酸性条件抑制菌类的生长,来保藏生乳。
通过技术对比,此专利所述是充入氮气,排走原料乳中的氧气,抑制了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氧参与的酶促反应,降低了氧化反应速度,从而起到延长生乳贮藏期的效果。通过检索并进行对比后,本发明专利申请与上述公开文献存在本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生乳保藏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保存期更长、易于使用,而且节约生乳的保存和加工成本的利用氮气保藏生乳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氮气保藏生乳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8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