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瓜叶挥发性杀虫组分的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58780.2 申请日: 2014-04-18
公开(公告)号: CN103954702A 公开(公告)日: 2014-07-30
发明(设计)人: 陈宏;单少杰;郭红梅;李翔;姜虹羽;雷盯函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
代理公司: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朱红星
地址: 300387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苦瓜 挥发性 杀虫 组分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技术领域,涉及采用现代分析检测仪器检测植物、蔬菜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苦瓜叶挥发性杀虫组分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名锦荔枝、癞葡萄、癞瓜、凉瓜等,系葫芦科苦瓜属蔓性草本植物,据《滇南本草》、《本草纲目》记载,苦瓜叶片具有治胃痛、痢疾、疗疮肿毒、驱虫等功效,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证实苦瓜叶及其提取物还具有较强抗虫性,K. Prabakar等对苦瓜、蛇瓜、丝瓜、冬瓜和西瓜这五种葫芦科植物叶片的甲醇提取物对致倦库蚊(Celux quinquefasciatus)幼虫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叶甲醇提取物对致倦库蚊的杀虫活性最大,其LC50值为465.85ppm,低于其它四种葫芦科植物。陈宏等采用乙醚、丙酮、乙醇、石油醚4种有机溶剂浸提和热提苦瓜叶片,以提取液涂抹桑叶和甘蓝叶分别饲喂家蚕和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有机溶剂提取液处理试虫,其取食量降低,生长速率缓慢,存活率下降,其中以乙醚提取液的作用效果最强。除叶片浸提产物外,叶片挥发性物质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拒食性,但关于此方面研究至今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苦瓜叶挥发性杀虫组分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苦瓜叶挥发组分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试图揭示苦瓜叶抗虫作用的化学本质,为苦瓜叶片抗虫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苦瓜叶作为一种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内容提供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苦瓜叶挥发性杀虫组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

(1)苦瓜叶挥发性组分:

将新鲜苦瓜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置于阴凉洁净处晾去表面水分,称取500g捣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时间2 h,溜出液速度为80-100滴/min。蒸馏液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每次20mL,萃取5次,粗提物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 mL,得到淡黄色油状提取物,备用;

(2)采用GC-MS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条件:柱子初始温度40℃保持3min,以5℃/min升至180℃保持2min,再以10℃/min升至280℃,保持2min,进样口温度:250℃,质谱连接线温度:250℃,高纯氦气为载气,流速1.0m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质谱电离方式为EI,电子轰击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电子倍增器电压1.0×105,溶剂延迟时间:3min,扫描范围m/z:35-1000aum;

(3)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面积的相对含量,从苦瓜叶挥发性组分中分析鉴定出1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有16.21% (Z)-牻牛儿醇醋酸酯,16.21%6-亚异丙基-1-甲基二环[3.1.0]己烷,0.92%N,N-二甲基-2-苯乙胺。

本发明具更加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GC-MS联用仪(Thermo,Focus GC,DSQ II,美国)

TR-5MS色谱柱(30m×25mm×0.25μm),NIST05标准谱图库

氯仿,丙酮、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元立化工有限公司)

苦瓜叶采自天津市郊区,经鉴定为葫芦目葫芦科苦瓜属长丰三号苦瓜的叶片,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烘干备用。

    1.2分析样品的制备

采用同时蒸馏法。将新鲜苦瓜叶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置于阴凉洁净处晾去表面水分,称取500g捣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时间2 h,溜出液速度为80-100滴/min。蒸馏液用100mL二氯甲烷萃取,每次20mL,萃取5次,粗提物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 mL,得到淡黄色油状提取物作GC-MS分析。

    1.3GC-MS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柱子初始温度40℃保持3min,以5℃/min升至180℃保持2min,再以10℃/min升至280℃,保持2min,进样口温度:250℃,质谱连接线温度:250℃,高纯氦气为载气,流速1.0m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质谱电离方式为EI,电子轰击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电子倍增器电压1.0×105,溶剂延迟时间:3min,扫描范围m/z:35-1000au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