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苹果绵蚜蜡腺孔观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6956.0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旭;谭秀梅;孙立宁;赵川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G01N1/28;G01N21/84;A01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陈真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苹果 绵蚜蜡腺孔 观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苹果绵蚜形态学鉴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苹果绵蚜蜡腺孔观察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绵蚜科(Pemphigidae)、绵蚜属(Eriosoma Leech),又名血色蚜虫、赤蚜、绵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也是苹果属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苹果绵蚜的成蚜和若蚜形态相似,无翅孤雌蚜的成蚜近椭圆形,赤褐色,体侧具有瘤状突起物,着生短毛,身体被有白色蜡质绵絮物,有翅胎生雌蚜身体暗褐色,头及胸部黑色,体表覆盖白色绵絮物,比无翅胎生成蚜少。若蚜共4龄,身体略呈圆筒状,体色赤褐,喙细长,向后延伸。触角5节,身体被有白色绵絮物,有翅若蚜身体两侧有黑色翅芽。
苹果绵蚜可周年在苹果树体地上、地下部寄生刺吸树液,同时可以分泌唾液消化酶,刺激寄生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影响苹果树的营养输导。并且,苹果绵蚜分泌白色蜡质绵絮物和排泄物蜜露,其中蜜露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和糖,是许多致病性及腐生性真菌(如烟霉菌(煤怠菌Gloeoaes Pomigena))的理想培养基,烟霉菌可造成树体及叶片发黑,使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并且使果实表面形成果锈、污斑,影响果实的美观和味感,因此防治苹果绵蚜成为影响苹果种植业的关键因素。
苹果绵蚜体背的白色蜡质绵絮物是由体内泌蜡腺分泌,通过体壁的蜡腺孔排泄到体外。苹果绵蚜的背面有4条纵列的蜡腺孔,其有一定排列特征和分布规律,可以分泌白色蜡质绵絮物,对于苹果绵蚜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绵絮物可以包裹粘稠的蜜露,使蜜露免受污染,同时避免苹果绵蚜移动时受蜜露粘缚和覆盖,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减少真菌的污染;绵絮物能够保护苹果绵蚜免受雨水冲刷和捕食者、寄生者的伤害;同时,绵絮物可反射紫外线和太阳辐射,减少其对苹果绵蚜的伤害,并降低水分散失;此外,绵絮物包裹着苹果绵蚜,易被人、动物、交通工具等携带传播到非疫区,有利于扩散蔓延。
从1914年苹果绵蚜传入我国威海后,一个世纪以来,已传入到我国的大部分苹果产区,对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而关卡检疫中对苹果绵蚜的鉴别主要依据外部形态学方法,而仅仅依据外部形态学方法,往往错检或漏检,造成苹果绵蚜进一步扩大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仅依靠外部形态特征鉴定苹果绵蚜的不足,提供一种苹果绵蚜蜡腺孔观察方法,通过研究苹果绵蚜蜡腺孔数目、排列特征和分布规律,了解苹果绵蚜分泌绵絮的生理过程和功能,准确鉴定苹果绵蚜、控制其传播蔓延,为关卡检疫中正确识别苹果绵蚜以及防止扩散蔓延提供依据;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关卡检疫中的快速检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苹果绵蚜蜡腺孔观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采集:5~6月份苹果绵蚜危害期,选择受药剂影响小的苹果树,用剪刀剪下带有苹果绵蚜的枝条,轻拿轻放苹果枝,防止虫体从枝条上掉落;用剪刀将苹果叶剪下,仅留有叶柄,防止苹果枝蒸腾过大影响苹果绵蚜生存;将处理好的苹果枝插入装有三分之二水的1000mL大烧杯中,用纱布把烧杯口封住,放于阴凉通风处备用;
(2)苹果绵蚜初处理:选取一个苹果绵蚜虫落,用镊子把覆盖在苹果绵蚜虫落上的绵絮去掉,用毛笔轻轻把虫落扫至培养皿中,于双目实体解剖镜下分龄期,在此过程中,要轻柔地扫落或挑取苹果绵蚜,防止肢体损伤;将苹果绵蚜扫落到培养皿中后,用体积浓度为70-90%酒精反复清洗苹果绵蚜3次,使其身上的蜡质和绵絮同蚜体分离;最后将各龄期苹果绵蚜分别放入指形管中,用体积浓度为70-80%酒精浸渍24小时以上待用;
(3)苹果绵蚜脱脂处理:将步骤2中不同龄的苹果绵蚜从指形管中取出,用昆虫针在其腹部扎一小孔,然后放到盛有体积浓度为70-80%酒精的指形管中静置浸泡24-48h;然后将苹果绵蚜从酒精溶液中取出,并用蒸馏水在培养皿中冲洗2-3次,不同龄期的苹果绵蚜分别浸泡于质量浓度为8-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置于37℃的恒温箱中放置36-48h,至虫体发白透明后,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并再次用昆虫针在其腹部扎另一小孔,然后将苹果绵蚜按龄期转移到装有体积浓度为70-80%酒精溶液的指形管中,再次静置至虫体透明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6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种植基
- 下一篇:一种3D图形渲染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