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灸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2816.6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安平;刘茜茜;古筱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安平 |
主分类号: | A61K36/66 | 分类号: | A61K36/66;A61K9/70;A61P11/06;A61P11/02;A61P37/08;A61P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灸巴布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天灸巴布剂,包括中药和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组成,所述基质由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组成;
其中,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8-12:8-12:3-7:3-7:0.5-3.5:0.5-2.5:0.05-0.25:6-10:0.1-0.5:16-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9-11:9-11:4-6:4-6:1.0-3.0:1.0-2.0:0.1-0.2:7-9:0.2-0.4:17-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与水以重量份计的配比为:
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甘油:酒石酸:水=10:10:5:5:2:1.5:0.15:8:0.3: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提取物,由下述提取方法制得: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的60-80%乙醇提取、滤过、浓缩所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灸巴布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芥子、延胡索、细辛和甘遂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以5-8倍药材量60-80%的乙醇提取、滤过、浓缩得中药提取物;
(2)把0.5-3.5份聚丙烯酸钠、0.05-0.25份甘羟铝、0.5-3.5份步骤(1)所得的中药提取物依次加入到6-10份甘油中混合均匀,作为Ⅰ相;
(3)把0.1-0.5份酒石酸溶解于16-20份水中制成酒石酸溶液,再混入0.5-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使之溶解完全,作为Ⅱ相;
(4)将Ⅱ相加入到Ⅰ相,搅拌均匀至交联状,即刻涂布,盖膜,背衬朝上,放置固化12-36h,切割封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称取8-12份白芥子、8-12份延胡索、3-7份细辛、3-7份甘遂,加入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备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0-30℃,湿度为70-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固化温度为25℃,湿度为75%。
10.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天灸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Ⅱ相分次缓慢加入到Ⅰ相,放置固化的时间为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安平,未经杨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8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