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49943.0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光树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1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一种抓机,属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抓机,抓握的范围窄,且不具有挖机的功能。
发明内容
这里提供一种抓机,不但抓握的范围宽,且具有挖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模仿人手的功能,具有抓握、挟持、取拿、击打和握捏等功能。
该发明是这样的:基节(1)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中节(2)的一端,中节(2)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尾节(3)的一端,尾节(3)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稍节(4)的一端。基节(1)的的顶部,与尾节(3)的中部偏下处,各活动连接拉线(6)的一端,中节(2)的顶部,与稍节(4)的中部偏下处,各活动连接拉线(7)的一端。以上组构成一个机械指。其中,机械指的基节(1)的底部与液压机(挖机的液压机,去掉铲斗)的小臂(10)固定连接,小臂(10)活动连接到大臂上,小臂油缸(9)的顶部与小臂(10)连接,抓手油缸(8)的顶部与机械指的中节(2)之间,用拉线(5)连接。小臂(10)上可固定连接多个机械指,以组成机械手。
工作原理:中节(2)和拉线同在基节(1)上活动连接,但因为位置的不同,基节的中部偏上处(与中节的连接点处)到基节的顶部的距离,加上拉线(6)的长度,才略等于中节(从中节与基节的连接的地方算起)到顶部,加上尾节的底部(即与中节的连接处)到尾节的中点偏下处(即与拉线6的连接处)。所以,当转动轮盘,套叉转动,套叉套动齿条上的棱齿,就会使齿条上下移动时,拉线(5)也会上下移动,从而拉动中节上下运动。当中节向下移动时,整个中节与尾节随着中节下移,但基节的顶部不与中节和拉线(6)同步移动,因而使得基节偏上处到基节顶部这段距离,与其拉线(6)产生了叠折,变得更折回,所以,拉线(6)的长度到基节的距离,不再加上基节的中部偏上处(与中节的连接点处)到基节的顶部的距离,因而距离变短。因此,在中节下移的过程中,拉线(6)会拉动尾节,在距离变短时,随着中节的下移而向下弯曲移动。尾节下移时,稍节亦同理。这样,整个机械指就向里弯曲握拳。也就是说,当抓机油缸后缩时,机械手抓拢;当抓机油缸前伸时,机械手撑开。
由于采用上术设计,使得机械手在液压机的控制下,抓握各种物体 。且可以多个手指并拢,挖动泥土。
附图说明
图1中一种抓机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基节(1)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中节(2)的一端,中节(2)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尾节(3)的一端,尾节(3)的中部偏上处,活动连接稍节(4)的一端。基节(1)的的顶部,与尾节(3)的中部偏下处,各活动连接拉线(6)的一端,中节(2)的顶部,与稍节(4)的中部偏下处,各活动连接拉线(7)的一端。以上组构成一个机械指。其中,机械指的基节(1)的底部与液压机的小臂(10)固定连接,小臂(10)活动连接到大臂上,小臂油缸(9)的顶部与小臂(10)连接,抓手油缸(8)的顶部与机械指的中节(2)之间,用拉线(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光树,未经王光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9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