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7388.8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巨星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树 专用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给桃树施肥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大粪、豆饼、尿素等施肥,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但施肥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远远达不到桃树的营养需求,造成桃树叶黄、开花稀少、挂果少,结出来的桃子个头小,重量轻,生长速度慢,果树由于长期缺肥,易引发各种果树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桃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桃树专用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58-65、残羹剩饭30-35、沼泽污泥10-12、白菜烂根20-30、玉米粉7-8、蚕豆壳4-6、风化煤10-12、矿物磷肥4-6、肿柄菊5-7、小麦秸10-12、生石灰5-7、硫酸亚铁1-3、硫酸铜0.5-0.8、磷酸二氢钾0.7-0.9、乙二胺四乙酸0.2-0.4、水镁矾2-4、硫酸铵0.1-0.3、硫酸锰0.3-0.5和双歧杆菌1-3。
桃树专用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60、残羹剩饭32、沼泽污泥11、白菜烂根25、玉米粉7.5、蚕豆壳5、风化煤11、矿物磷肥5、肿柄菊6、小麦秸11、生石灰6、硫酸亚铁2、硫酸铜0.7、磷酸二氢钾0.8、乙二胺四乙酸0.3、水镁矾3、硫酸铵0.2、硫酸锰0.4和双歧杆菌2。
桃树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秸的改性处理:先将小麦秸截成小段后烘干至恒重;然后向其中喷洒硫酸钾粉,控制小麦秸与硫酸钾粉的质量比为1:3-4;然后再向其中加入与小麦秸等质量的玉米粉,充分混合,最后加入其混合物总重量的10-15%甲基丙烯酸甲酯;搅拌并加热到60-70℃,保持30-40分钟,备用;
(2)称取尿素、残羹剩饭、沼泽污泥、白菜烂根、玉米粉、蚕豆壳和风化煤,研磨粉碎后混合均匀,再加入步骤(1)的改性小麦秸,接着加入双歧杆菌,然后在35-40℃高温下堆置发酵8-10 天,其中,每2-3天翻料一次;
(3)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剩余组成原料,然后加入上述发酵后物料中,混合均匀,制得桃树专用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工艺配比简单,成本低廉,副作用小,本发明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原理,使得小麦秸和玉米粉充分和硫酸钾粉结合,起到一定的缓释作用,另外添加的残羹剩饭、沼泽污泥、白菜烂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元素,促使果树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虫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桃树专用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kg)为:尿素60、残羹剩饭32、沼泽污泥11、白菜烂根25、玉米粉7.5、蚕豆壳5、风化煤11、矿物磷肥5、肿柄菊6、小麦秸11、生石灰6、硫酸亚铁2、硫酸铜0.7、磷酸二氢钾0.8、乙二胺四乙酸0.3、水镁矾3、硫酸铵0.2、硫酸锰0.4和双歧杆菌2。
桃树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秸的改性处理:先将小麦秸截成小段后烘干至恒重;然后向其中喷洒硫酸钾粉,控制小麦秸与硫酸钾粉的质量比为1:3.5;然后再向其中加入与小麦秸等质量的玉米粉,充分混合,最后加入其混合物总重量的12%甲基丙烯酸甲酯;搅拌并加热到65℃,保持35分钟,备用;
(2)称取尿素、残羹剩饭、沼泽污泥、白菜烂根、玉米粉、蚕豆壳和风化煤,研磨粉碎后混合均匀,再加入步骤(1)的改性小麦秸,接着加入双歧杆菌,然后在35-40℃高温下堆置发酵8-10 天,其中,每2-3天翻料一次;
(3)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剩余组成原料,然后加入上述发酵后物料中,混合均匀,制得桃树专用肥料。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专用肥种植桃树,亩产量桃子可达3800-4000kg,病虫害可降至2.3%。本发明硫酸钾可以缓释,提高了桃子产品与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巨星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巨星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7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