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盘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此电极盘的电化学流动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43472.2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曾映;彭国庆;王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基于 电化学 流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极盘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此电极盘的电化学流动池。
背景技术
电化学发光是化学物质经由电化学反应,或从电化学反应开始经由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而形成发光激发态从而产生光发射的现象。具有电化学发光性质的物质有很多,其中包括有机物,金属配位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一些纳米粒子等。
在很多情况下,电化学发光需要一个共反应物的参与,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金属配位化合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尤其典型的例子是三联吡啶钌及其类似衍生物。
当电化学发光需要共反应物参与时,电化学发光可以被用作一种化学分析手段检测共反应物。电化学发光的最成功的应用是免疫分析。商业上取得重大成功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基于三联吡啶钌和三丙胺的反应体系,其机理已在过去的文献和专利中有所描述或公布,在此不再赘述。
电化学反应和后续的化学反应可以在一个电化学流动池中进行,也可以在抛弃式的微孔板中进行。前者含有固定于流动池中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以及在液流下游的参比电极。现有技术公开的电化学流动池由于设计的缺陷、结构布置不合理等原因普遍具有结构复杂、生产难度高、生产成本高、大规模批量生产时产品的质量误差大等缺陷。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盘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此电极盘的电化学流动池,解决了现有的电化学流动池结构复杂、生产难度高、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化学流动池的电极盘,包括同平面设置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绝缘介质,所述工作电极设置在电极盘的中央位置,所述对电极环绕设置在工作电极的周沿,所述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介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对电极外侧设置有环绕在其周沿的绝缘介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种电极盘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u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工作电极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任意几何形状,所述的对电极为圆环、多边形环或其他不规则形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为金属、碳或其他电极材料,所述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为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所述的绝缘介质为塑料、陶瓷或其他绝缘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电极面积都大于或等于2mm2。
一种用于电化学流动池的电极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形成截面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电极盘横截面结构和组成相同的电极柱体;
步骤b:用工具将上述的电极柱体径向切割成厚度大于或等于10um的电极盘。
一种用于电化学发光的电化学流动池,包括支架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体上部的上盖体和设置在所述上盖体上方且用于光电检测的光电检测器,所述支架体和上盖体之间配合设置有截面呈长椭圆状且用于电化学发光反应的腔体,所述支架体上开设有分别连通到上述腔体两端的入流管道和出流管道,所述入流管道、出流管道与腔体互通并配合形成一流体通道,所述腔体的下方设置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盘,所述支架体上还设置有连通于上述出流管道的参比电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盘设置在支架体上对应的安装位上,上述的腔体于电极盘的上表面延伸通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盖体上设有一光学透明的检测窗,所述检测窗位于所述腔体上方,上述的光电检测器位于该检测窗上方并用于检测检测窗下方腔体内的流体物质或随流体带入腔内的固体物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架体在其底部中央位置向上延伸设置有用于磁铁上下往返运动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位于上述电极盘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