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7233.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7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峯岸清次;浅野大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传递装置 | ||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273591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固定于短舱侧并容纳减速机构的外壳、与该减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并从外壳突出的输出轴、及在外壳外设置于该输出轴上的输出小齿轮。在外壳内封入有润滑脂,在外壳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设置于输出轴的所述输出小齿轮与固定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塔侧的回转齿轮啮合。马达的旋转通过减速机构减速,若输出轴通过减速旋转使得小齿轮旋转,则该小齿轮绕回转齿轮的轴心进行公转。由此,固定有动力传递装置外壳的短舱相对于固定有回转齿轮的塔进行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6355号公报(图1、图6)
上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若外壳内的内压上升,则封入于该外壳内的润滑脂有时会漏出,例如,存在如下问题,若该漏出的润滑脂进入到马达和制动器等,就会成为发生不良情况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润滑脂的漏出而发生的不良情况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解决上述课题,其具备:容纳变速机构并且封入有润滑脂的外壳、与所述变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并从所述外壳突出的突出轴、在所述外壳外设置于所述突出轴上的小齿轮、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突出轴之间的密封部件,该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在所述外壳内的压力上升时,使所述润滑脂向该外壳外的所述小齿轮的周边漏出的漏出机构,该漏出机构具备形成于所述突出轴中的漏出通道,该漏出通道的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内侧开口,另一端在比所述密封部件更靠外侧开口,并且,在该漏出通道设有能够安装用于封闭该漏出通道的封闭部件的安装部。
本发明并非构成为即使外壳内的内压上升润滑脂也不会漏出,而是采用在内压上升时容许漏出,但漏出点为不会发生问题的小齿轮周边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抑制由于润滑脂的漏出而发生的不良情况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
图2是沿图1的减速装置的箭头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减速装置的箭头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整体概要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减速装置的漏气测试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G1-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6-短舱,18-输出小齿轮,22-回转齿轮,28-减速机构(变速机构),58-外壳,70-输出轴,84-输入侧油封,86-输出侧油封,94-漏出机构,96-漏出通道,101-第1通道,101A-第1出口侧开口部,101W-安装部,102-第2通道,102A-第2出口侧开口部,104-封闭部件,106-盖部件,110-漏气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用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图2、图3是沿箭头II-II线及III-III线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该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装置的整体概要图。另外,图1表示正常使用状态,图5表示对图1的减速装置进行漏气测试(后述)时的状态。
参考图4,该偏航驱动装置14具备多个(图4的例中为4个)马达M1和减速装置G1(动力传递装置)。减速装置G1固定于风力发电设备12的短舱16侧,并具有输出小齿轮18。输出小齿轮18与固定于风力发电设备12的塔20侧的回转齿轮22啮合。
若通过马达M1使减速装置G1的输出小齿轮18旋转,则该输出小齿轮18与固定于塔20侧的回转齿轮22啮合的同时绕该回转齿轮22的轴心O1公转。通过该公转能够使固定有减速装置G1的短舱16整体绕该轴心O1旋转。由此,能够使头锥23面向规定的方向(例如迎风的方向),并能够有效地承受风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润滑油道的过桥箱盖
- 下一篇:一种磁流变传动装置用摩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