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2331.0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许崇帮;王华牢;赵旭;朱连臣;刘涛;汪成兵;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青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壁 导坑 crd 转换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城市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路隧道、城市地下工程等设计与施工中,需根据隧道结构跨度和施工揭露的围岩条件选择不同施工方法,而不同施工方法间的转换方法却一直被忽视,使得实际施工中工法转换无序可循、无章可依,常使得工法转换控制过于保守,或者工法转换过程施工风险过大,造成国家财产浪费或者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当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质量整体分布均匀,采用左右两侧临时中墙同时向隧道中间移动实现转换;
当隧道掌门面围岩质量分布不均,其中一侧质量较好,而另一侧围岩为较破碎时,采用单侧临时中墙侧移实现转换。
当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质量整体分布均匀、围岩自稳能力在横断面上无显著差异,围岩稳定性较容易控制时,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左侧临时中墙和右侧临时中墙均向隧道中心位置逐步移动,左侧导坑临时仰拱和右侧导坑临时仰拱随着左右两侧临时中墙的移动逐步增宽,中间导坑的临时仰拱则逐步缩窄;
第二步,当所述左侧临时中墙和所述右侧临时中墙相接触时,停止移动;
第三步,取消掉后施工的所述右侧临时中墙,保留所述左侧临时中墙,将所述左侧临时中墙转换为CRD法中的中间临时中墙,完成工法转换;
当隧道掌门面围岩质量分布不均,其中一侧质量较好,而另一侧围岩为较破碎时,其步骤如下:
当隧道掌子面右前方围岩比左前方差时,则:
第一步,右侧临时中墙保持不变,左侧临时中墙向隧道中间位置逐步移动,左侧导坑的临时仰拱随之逐步增宽,中间导坑临时仰拱则逐步缩窄;
第二步,当所述左侧临时中墙移至中间位置时,停止移动,将所述左侧临时中墙转换为CRD法中的中间临时中墙;
第三步,拆除所述右侧临时中墙,完成工法转换;
当隧道掌子面左前方围岩比右前方差时,则:
第一步,左侧临时中墙保持不变,右侧临时中墙向中间位置逐步移动,右侧导坑的临时仰拱随之逐步增宽,中间导坑临时仰拱则逐步缩窄;
第二步,当所述右侧临时中墙移至中间位置时,停止移动,将所述右侧临时中墙转换为CRD法中的中间临时中墙;
第三步,拆除所述左侧临时中墙,完成工法转换;
转换时,转换段长度控制在30-35m。
本发明的隧道施工中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可根据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转换模式,当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均匀则采用左右两侧临时中墙同时向隧道中间移动转换。,当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左、右侧变化差异性大,则采用单侧临时中墙侧移转换,并通过渐进式调整临时中墙的方法,使得开挖导坑达到预定的尺寸,实现工法的逐步转换。该施工方法简单易行,同时能够合理利用隧道围岩自身承载力,有效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与安全。
本发明中是根据围岩条件变化渐进式调整临时支护结构位置,逐步改变导坑跨度的方式,实现双侧壁导坑法转换为CRD法。双侧壁导坑施工时隧道掌子面前方若围岩变化均匀则采用左右两侧临时中墙同时向隧道中间移动转换。,若围岩左、右侧变化差异性大,则采用单侧临时中墙侧移转换。双侧壁导坑法中一处临时中墙达到预定位置时,拆除另一处临时中墙形成CRD法。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城市地下工程,尤其适用于工程结构跨度大、施工沉降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工程。针对公路隧道常用的双侧壁导坑法与CRD法,提出了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施工方法,为两种施工方法的安全转换提供保障。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根据围岩变化条件确定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模式;2)根据转换模式给出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的路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发明可以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转换路径,转换控制的对象明确,能够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2、本发明施工工艺简单,实施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双侧壁导坑法结构图
图2是CRD法结构图
图3是双墙侧移居中模式转换施工图。
图4是单墙侧移模式转换施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青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青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