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铸件处理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9792.2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梅;孙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处理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压铸件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现代的产品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要求时尚的外观和丰富质感。Apple的产品如iPhone、MacBook Air等均采用一体成型(Unibody制程),即一种采用铝合金挤压板材,利用数控机床一体成型的机械加工技术。一体成型的优点是:坚固、轻薄,可以进行阳极染色得到丰富质感和色彩。但该技术制程冗长,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很低(只有5%左右),制造成本高。另外一体成型技术因受限于CNC机台规模,产能受限,不易于被广大厂家采用。
压铸是另一种大量应用的成型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复杂构件的生产。与一体成型技术相比,压铸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可以生产复杂结构、合金的适用范围广、产品适用范围广及产能充裕等优点。
目前业界常用的压铸铝合金外观件表面处理制程如下:工件成型→冲切→CNC加工→精修→重研→化成→粉体涂装→补土→打磨→补化成→中涂→面涂。
然而当压铸件应用于外观装饰件时,通常采用涂装和热转贴膜方式进行,失去金属该有的金属外观,消费者无法辨识其为金属。
目前现有压铸铝合金阳极后的产品颜色外观无法和冲压铝合金阳极产品相比,无法直接作为外观件使用。
申请号为200910312145.4(CN102108461A)的中国专利提到一种适合阳极氧化处理的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中提到适合阳极压铸铝合金的配方,但是未提及具体的产品应用和具体阳极处理工艺。
文献(《腐蚀与防护》,刘应心,2010,31(1):55~59))提到高硅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可以得到灰色阳极氧化膜。
专利201110287417.3(CN102337572A)提到一种硅铜铸造铝合金的染色阳极氧化方法,颜色仅为黑色,而且制程中采用了氢氟酸(HF),不环保。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压铸件处理方法,可以得到高质感多种颜色外观的产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件处理方法,可以得到高质感多种颜色外观的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铸件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可阳极的压铸铝合金配方压铸得到压铸件工件;
(2)将该压铸件工件进行冲切、清除、精修以得到精修的压铸件工件;
(3)将精修后的压铸件工件脱脂处理;
(4)将脱脂后的压铸件工件碱洗处理;
(5)将碱洗后的压铸件工件中和处理;
(6)将中和后的压铸件工件化学抛光处理;
(7)将化学抛光后的压铸件工件阳极处理;
(8)将阳极处理后的压铸件工件后处理;
(9)将后处理后的压铸件工件烘干。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清除采用CNC机械加工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脱脂处理采用如下浓度的以水为溶剂的混合液:NaOH10~15g/L;NaPO350~60g/L;NaSiO320~30g/L;界面活性剂:2~3ml/L。
可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碱洗处理采用如下浓度的以水为溶剂的混合液:NaOH15~20g/L;NaCO320~30g/L。
可选的,所述步骤(5)中的中和处理采用浓度为15~30g/L的HNO3水溶液。
可选的,所述步骤(6)中的化学抛光处理采用硫酸、磷酸的混合液,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硫酸10~20%;磷酸:80~90%。
可选的,所述步骤(7)中的阳极处理采用的配方为浓度为160~200g/L的硫酸或者磷酸溶液,所述阳极处理的温度为22~24℃,电压为15~17V,时间为25~30分钟。
可选的,所述步骤(8)中的后处理包括染色和封孔处理,且所述染色和封孔后皆进行水洗;所述染色处理为依据产品外观需求,染成需要的颜色;所述封孔处理使用纳米封孔剂处理。
可选的,所述步骤(8)中的后处理包括扩孔和喷涂处理;所述扩孔处理采用浓度为5~15g/L磷酸浸泡3~5分钟;所述喷涂处理是在经过扩孔处理的压铸件工件喷涂上一层特殊涂料,例如为手感弹性漆、耐磨漆或抗菌漆,所述特殊涂料的厚度为10~15u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品,该产品为经所述压铸件处理方法处理后产生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9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