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6088.3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召;张梅;彭学东;杨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4 | 分类号: | C07C69/74;C07C67/3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烷 甲酸 二甲 合成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原料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化学式为:C7H10O4,是合成化学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原料。
文献(Tetrahedron Letters, 46(4), 635-638; 2005)以丙二酸二甲酯为原料,碳酸钾为碱,咪唑型离子液体为相转移催化剂,在室温下与二溴乙烷高收率得到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此方法中咪唑型离子液体的合成过程比较繁琐,仅适合于实验室研究,不易大量生产。文献(Ger. Offen.,10003986, 2001 )以丙二酸二甲酯为原料,碳酸钾为碱,四丁基硫酸氢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与二氯乙烷反应得到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文献(U.S. Pat. Appl. Publ., 20010007040, 2001)以丙二酸二甲酯为原料,碳酸钾为碱,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在聚乙二醇二甲醚中与二氯乙烷高收率得到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此方法中聚乙二醇二甲醚的沸点高,不易回收。
在本发明中,我们已经开发了用于制备纯的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收率高、质量好、能耗低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其是将丙二酸二甲酯在碱性条件和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二溴乙烷反应,得到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丙二酸二甲酯与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3~1:3.5。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碱是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钠;碱与丙二酸二甲酯的摩尔比为1:1~1.2:1,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相转移催化剂与丙二酸二甲酯的质量比为的摩尔比为1:200~1:250。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使得丙二酸二甲酯与二溴乙烷的用量达到相对最少的量,同时保证了收率及纯度;
2、采用相对过量的二溴乙烷使丙二酸二甲酯完全反应,再将过量的二溴乙烷回收,节约成本;
3、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节约了反应时间,提高了转化率和收率;
4、整个反应所用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收率好;反应所用溶剂均可回收套用,环境污染程度低。
附图说明
附图为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反应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案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
实施例1
将17.8mL (0.21 mol) 丙二酸二甲酯,57.2mL (0.66 mol) 二溴乙烷,33.1g (0.24 mol) 碳酸钾,0.26g (0.8 mmol) 四丁基溴化铵,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带冷凝管和分水器的反应瓶中,120oC反应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回收二溴乙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剩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搅拌过滤,滤液浓缩得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28.2g,收率85%。
实施例2
将17.8mL (0.21 mol) 丙二酸二甲酯,54.6mL (0.63 mol) 二溴乙烷,29.0g (0.21 mol) 碳酸钾,0.26g (0.8 mmol) 四丁基溴化铵,50mL 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带冷凝管和分水器的反应瓶中,110oC反应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回收二溴乙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剩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搅拌过滤,滤液浓缩得1,1-环丙烷二甲酸二甲酯24.9g,收率75%。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威胜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