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9861.3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辛靖;李明丰;聂红;胡志海;张毓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78 | 分类号: | B01J29/78;C10G4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世界原油向劣质化、重质化的方向发展,其特点之一是芳烃含量逐渐增加。除汽油馏分中的单环芳烃之外,高芳烃含量对产品质量不利或造成加工难度大。因此如何实现芳烃高效转化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201010609313.9公开了一种催化柴油加氢脱芳烃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以Ni和W和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以改性的Y分子筛、改性的Beta分子筛、非晶态硅铝和氧化铝为载体。改性Y分子筛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00-400nm、SiO2/Al2O3摩尔比为5-40:1、相对结晶度大于90%、比表面积700-1000m2/g,改性Beta分子筛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0-200nm、SiO2/Al2O3摩尔比为50-200:1、相对结晶度大于85%、比表面积700-900m2/g,处理劣质柴油馏分,脱芳率大于55%。
201180056152.8公开一种由多环芳烃制备有价值的轻质芳烃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Beta沸石、拟薄水铝石和选自第Ⅷ族和第ⅥB族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还包含助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通过适当控制氢化活性,抑制双环芳烃转化过程中环烷烃和链烷烃的产生同时抑制产物苯、甲苯、二甲苯(以下简称BTX)的加氢饱和,进而获得高BTX收率。
201110288837.7公开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由氢活性金属和改性复合分子筛和无定型硅酸铝组成的载体组成。改性的复合分子筛优化了载体的孔分布和酸性分布,得到孔径大小适中、孔分布集中、二次孔发达,酸性中心少、酸强度适中的催化剂载体,该催化剂可增产优质重石脑油。
多环芳烃的高效转化关键是如何实现多环芳烃最大化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燃料油理想组分或化工原料)。双环和三环芳烃的大量研究表明转化的难点在于提高芳烃转化活性、减少芳烃饱和以及提高苯、烷基苯类的选择性,特别是高附加值产物BTX的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催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的发明内容包括:
1、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含有含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载体,其中,所述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n值为0<n<1,n=I/αI0,以FT-IR方法表征,I为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FT-IR谱图中3610cm-1吸收峰强度,I0为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母体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FT-IR谱图中3610cm-1吸收峰强度,α为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FT-IR谱图中3740cm-1吸收峰强度与母体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FT-IR谱图中3740cm-1吸收峰强度的比值。
2、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Mo-Beta型沸石分子筛的n值为0.3≤n≤0.6。
3、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Mo-Beta型沸石分子筛为基准,所述Mo-Beta沸石分子筛中以氧化物计的钼的含量为0.5-10重量%。
4、根据3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Mo-Beta型沸石分子筛为基准,所述Mo-Beta型沸石分子筛中以氧化物计的钼的含量为1-6重量%。
5、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加氢活性金属组分选自至少一种Ⅷ族金属组分和至少一种ⅥB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并以所述催化剂为基准,所述Ⅷ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1-10重量%,Ⅵ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5-40重量%。
6、根据5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Ⅷ族金属组分选自钴和/或镍,ⅥB金属组分选自钼和/或钨,以氧化物计并以所述催化剂为基准,所述Ⅷ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1.5-6重量%,Ⅵ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10-35重量%。
7、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中含有耐热无机氧化物基质,以所述载体为基准,所述耐热无机氧化物基质的含量为大于0至小于等于99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9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