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工业烟气进行磷矿脱镁和回收磷矿中稀土元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05489.9 | 申请日: | 2014-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宁平;张冬冬;魏爱斌;瞿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25/01 | 分类号: | C01B25/01;C22B5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工业 烟气 进行 磷矿 回收 稀土元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工业烟气进行磷矿脱镁和回收磷矿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属于磷化工及稀土冶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磷国之一,磷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二位。磷矿本身含有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对磷化工产品的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磷矿中的镁杂质,绝大部分的镁杂质以白云石(MgCO3·CaCO3)的形式存在,如果磷矿中的MgO含量超过1%,将会对湿法磷酸以及后续磷产品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故不能直接采用湿法工艺加工,在脱镁工艺中常用的是化学浸提工艺,该法主要是利用白云石和磷矿物与酸性物质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浸提液酸性环境中选择性地溶解白云石,从而达到脱镁的效果,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脱镁工艺,目前已投入工业生产。但硫酸脱镁的方法有以下两个问题存在:(1)磷的损失大,几乎都在3%以上,原因在于作为脱镁剂的硫酸酸性很强,既可分解镁盐矿物,也具有分解磷矿物的能力;(2)稳定性差,可靠性不高,这是因为脱镁过程中,硫酸在反应槽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随机的局部浓差现象,这就难以保证有较高的反应选择性,也很难达到稳定的操作指标。在公开号CN1035093中公开了一种利用SO2脱镁的工艺,该法采用具有一定含铁量,且95%过100目的磷矿粉,与水配成一定固液比的浆液,通入含二氧化硫的废气,使浆液中的pH保持在2.0~5.0之间,利用磷矿中的Fe3+将SO2液相催化氧化成硫酸。然后在常温常压下反应8~24小时后,再用沉淀过滤法或沉降法等,将含镁的液相与磷精矿分离,精矿中含镁量在1%以下,且磷损小于5%。
自然界中稀土元素除了赋存在各种稀土矿中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与磷灰石和磷矿共生。由于稀土的离子半径与Ca2+接近,稀土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在磷矿中,而且随着磷矿中P2O5品位的增加,稀土元素含量也增加。我国滇、黔、川、湘等地磷矿资源相对丰富,其中贵州地区磷矿伴生的稀土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144.6万吨(稀土含量0.05%~ 0.1%)。为了提高磷矿的附加值,综合利用其中的稀土元素,开展从磷矿中提取稀土的研究功过有经济和环保双重意义。目前,磷矿中稀土回收工艺有主要有硫酸法、硝酸法、盐酸法等,其基本流程是使用强酸与磷矿反应后将稀土元素富集在溶液或矿渣中,再采用萃取、反萃取、沉淀、结晶等方法将稀土进一步富集后回收利用。但从硝酸法和盐酸法则因酸本身价格较贵,提高了处理成本。因此常用的是硫酸法处理磷矿回收稀土元素。在公开号CN101386909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含稀土磷矿经硫酸分解后,从分离了磷酸的磷石膏中提取稀土的方法。该法通过对磷石膏采用稀硫酸或可溶性铵盐与硫酸混合溶液循环淋洗,或者再浆浸取,使磷石膏中稀土转入溶液相,再用沉淀剂使稀土沉淀回收。在公开号CN101597688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含稀土磷矿经硫酸分解后,从分离了磷酸的磷石膏中提取稀土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磷石膏采用15%~30%硫酸再浆浸取,使磷石膏中稀土转入溶液相,分离硫酸钙后,在滤液中再加入硫酸稀土晶种,在保持溶液硫酸浓度不低于30%的条件下结晶得到稀土富集物,用硝酸钙盐溶液与稀土富集物反应,得到硝酸稀土,供进一步提纯精制。
工业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烟气汇总含有大量硫化合物,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同时还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现有脱硫技术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道易腐蚀,工艺流程复杂,操作运行繁杂等问题,尤其对浓度低于3%的二氧化硫的净化效果和成本不尽人意,工业烟气中的硫酸尾气是典型的低浓度二氧化硫(SO2体积含量≤3%)废气,也是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每年硫酸总产量的50%以上用于制造磷肥,在磷化工厂中,进行有效的硫酸尾气脱硫治理将对SO2排放总量的控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工业烟气进行磷矿脱镁和回收磷矿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磷矿粉球磨至80~100目;
(2)磷矿粉与水混合均匀得到磷矿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5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氮掺杂石墨烯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