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具有抗细菌和真菌作用的稀土化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96313.1 | 申请日: | 2014-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徐静华;周晓棉;于杨;黄少艺;李蔷;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3/24 | 分类号: | A61K33/24;A61P31/04;A61P3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具有 细菌 真菌 作用 稀土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广谱抗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抗真菌作用的化合物。具体的说是一类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及其盐,及其抗细菌和真菌作用。
背景技术: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的价值将越来越大。近年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在农业和医药卫生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稀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和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等多重效应。适量的稀土元素对人和动物机体功能有调节作用,对人体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极高、顽固而又极易复发。如足癣,即脚气,全国平均发病率达三分之一,在一些高发地区发病率高达60%。目前,常见的细菌感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而常见的真菌感染有白假丝酵母菌、烟曲霉、石膏小孢子菌、新生隐球菌。
一、常见细菌感染
1、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主要与其产生的毒素有关。这些毒素中的大多数产生于细菌生长曲线的平台期。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分泌杀白细胞素,进而破坏白细胞并导致脓和座疮的形成。
2、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肠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常见,在烧伤病人烧伤组织中能够分离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能够产生毒素,称为志贺样毒素(SLT)或Vero毒素。该毒素是一种引起肠上皮细胞严重损害的蛋白质。这种情况对于小龄儿童尤其危险,并且可能是致命的。大肠杆菌还能诱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其特征在于肾衰竭和红细胞流失。对儿童、年长者和体弱者,该疾病将导致永久性肾损伤。
3、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这种细菌以其环境多变性,在极敏感的个体中引起疾病的能力以及其对抗生素的抗性而昭著。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不同于许多环境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在敏感宿主中引起疾病的非凡能力。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多种毒性蛋白质,这些毒性蛋白质不但引起广泛的组织损伤而且干扰人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二、常见真菌感染
1、白假丝酵母菌:是人的主要真菌病原体。皮肤黏膜感染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乳房下、会阴部及指(趾)间等皮肤潮湿部位。黏膜感染可发生鹅口疮、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等,以鹅口疮最为常见。感染可以是局部的,如阴道感染和口腔感染。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患者,白假丝酵母菌可变成致命的病原体而导致全身性感染,结果是多达50%的感染患者死亡。抗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非常有限,并且这些药物可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2、烟曲霉:是霉菌的一种,属丝状真菌。烟曲霉对免疫系统未被疾病、药疗、遗传病症所损伤的人是无害的。但对骨髓移植患者、AIDS患者以及其它免疫受损的患者,烟曲霉是机会病原体。如果上述患者入侵性曲霉后,其粗略死亡率大约为85%,若治疗的话可降至约50%。除了入侵性疾病之外,曲霉菌在人中引起多种其它疾病,这些疾病包括曲霉肿(即存在肺空洞)、正常人中的鼻窦炎、过敏性支气管肺和鼻窦感染、角膜炎以及有免疫能力的患者的术后感染。尤其曲霉肿,用药物治疗很难治愈。
3、石膏样小孢子菌:属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可致儿童脓癣,因其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引起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易造成临床误诊误治。
4、新生隐球菌:是深部感染真菌中隐球菌属的主要菌种之一,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具有致病性,主要的入侵途径是呼吸道,常引起肺部感染并可以从肺部经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最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引起脑膜的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死亡率高,尚可播散至皮肤、黏膜、骨和内脏器官等。新生隐球菌系环境腐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正常人常处于新生隐球菌污染的环境中,但发病者极少。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易侵入人体而致病。近年,由于肿瘤及化疗药物的使用、艾滋病的流行、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等原因,新生隐球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外已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新生隐球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6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UC1自身抗体识别的抗原多肽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导电多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