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0296.0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邹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6 | 分类号: | H01B13/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王加岭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同轴电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新颖、性能稳定、制备工艺简便的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属于极细同轴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通信、医疗、军事类电子产品微型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内传输各种频率信号的带状电缆、柔性电路板等传统布线元件迅速被传输速率更高、频带更宽且抗电磁干扰强的极细同轴电缆所取代。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移动通信的普及,更是促进了极细同轴电缆的研发和规模生产。
在现行技术中,极细同轴电缆大多由内导体、绝缘体、屏蔽体和外皮组成,其制备流程包括:内导体的拉丝、管绞,绝缘体的挤包,屏蔽体的缠绕包覆以及外皮的剂包工艺等。综上所述,极细同轴电缆的传统制备工艺工序繁多,制备流程长,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制备环节多而导致的误差,使极细同轴电缆在性能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极细同轴电缆高性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制得的绝缘体层具有绝缘和屏蔽无线电信号的双重功效,有效的简化了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工艺,减低其生产成本,且制得的极细同轴电缆性能稳定,使用性能优良。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内导体,b)配制糊状绝缘体料,c)绝缘体层的挤包操作,d)绝缘体层的干燥处理,e)外皮层的包覆。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内导体可选用实心铜线或7-10根直径约为0.03mm的镀银铜合金丝绞合线,内导体的直径约为0.2-0.28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糊状绝缘体料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树脂、碳酸钙粉末、铜粉和相关助剂;助剂中的增塑剂选用脂类增塑剂DOP和DOA、稳定防护剂选用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钡、热稳定剂选用硬脂酸、降粘剂选用聚氧乙烯壬烷基苯酚醚、润滑剂选用聚乙烯蜡或微晶蜡。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糊状绝缘体层料的配制过程如下:首先,将原料中的碳酸钙粉末和铜粉导入反应釜,反应釜温度控制在20℃-30℃,搅拌机转轴转速控制在100-120r/min,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向反应釜中添加聚氯乙烯树脂以及助剂中的增塑剂、稳定防护剂和热稳定剂,反应釜温度控制在30℃-40℃,搅拌机转轴调至高速档,转速控制在700-800r/min,搅拌时间为10-12分钟;最后,向反应釜中添加助剂中的降粘剂和润滑剂,反应釜温度控制在35℃-45℃,搅拌机转轴调至低速档,转速控制在35-45r/min,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糊状绝缘体料在挤出机的料筒内的温度控制在40℃左右;糊状绝缘体料的挤出速度控制在0.3-0.35m/min,糊状绝缘体料在内导体表面的包覆厚度控制在0.1-0.12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将包覆绝缘体层的半成品置于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烘箱温度控制在60℃-70℃,干燥时间约为30-35分钟。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实施简便、科学,极细同轴电缆中的绝缘体层具有绝缘和屏蔽无线电信号的双重功效,有效的简化了极细同轴电缆的结构和制备工艺,有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同时,制得的极细同轴电缆的各项性能指标稳定,使用性能突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内导体,b)配制糊状绝缘体料,c)绝缘体层的挤包操作,d)绝缘体层的干燥处理,e)外皮层的包覆。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及的新型极细同轴电缆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制备内导体,内导体选用实心铜线,内导体的直径约为0.2-0.2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茂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剩磁镨铁磷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井盖智能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