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减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9635.3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细国敬祐;坪内方则;鹿岛壮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减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减压机构,其在通过凸轮轴的凸轮使内燃机气门向开闭状态进行动作时,能够在使微量提升部比凸轮向外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使微量提升部比凸轮向内侧退缩的退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的减压机构,例如已知这样的结构:使钢线材形成为弯曲状而构成离心重锤,将离心重锤的一端(枢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正时齿轮,使离心重锤的另一端(动作销)移动自如地卡合于减压凸轮轴的杆。
具体来说,在该减压机构中,离心重锤的一端(枢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正时齿轮,离心重锤的另一端(动作销)移动自如地卡合于杆,杆从减压凸轮轴呈放射状伸出。在该减压凸轮轴上设置有凹部。而且,离心重锤被减压弹簧向正时齿轮的中心侧施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的减压机构,在离心重锤被减压弹簧向正时齿轮的中心侧施力的状态下,减压凸轮轴保持为从凸轮突出的状态。通过使减压凸轮轴从凸轮突出,由此利用减压凸轮轴将推杆稍微上提。
由此,能够将排气门保持为稍微打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恰当地进行内燃机的起动操作。
另一方面,在内燃机达到规定的转速时,离心重锤克服减压弹簧的弹力以离心重锤的一端(枢轴)为轴向外侧移动。因此,离心重锤的另一端(动作销)移动,由此杆以减压凸轮轴为轴转动。通过使减压凸轮轴转动,减压凸轮轴的凹部与凸轮对置,减压凸轮轴退缩至凸轮的内侧。
通过使减压凸轮轴退缩至凸轮的内侧,由此能够避免减压凸轮轴将推杆上提。
由此,在内燃机达到规定的转速时,能够使排气门和进气门可靠地开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59524号公报
可是,专利文献1的内燃机的减压机构需要离心重锤、减压凸轮轴、杆和减压弹簧等大量的部件。而且,在该减压机构中形成有将减压凸轮轴支承成能够自由转动的轴孔、和将离心重锤支承成能够自由转动的枢轴孔。
由于在减压机构中使用了大量的部件,因此,由于各个部件的制造公差的影响而难以将减压机构的装配公差抑制在允许范围内。
而且,由于在减压机构中使用了大量的部件,因此妨碍了对减压机构的成本的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减压机构,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装配精度的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成本。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内燃机的减压机构,在通过使具有凸轮的凸轮轴旋转来利用所述凸轮使内燃机气门向开闭状态进行动作时,该内燃机的减压机构能够在使微量提升部比所述凸轮向外侧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使所述微量提升部比所述凸轮向内侧退缩的退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内燃机的减压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弯曲钢丝部,其设置有所述微量提升部,并且,与所述微量提升部一体地设置有离心重锤部;枢轴部,其形成有将所述弯曲钢丝部支承成能够自由转动的枢轴孔,并且,所述枢轴部设置于所述凸轮轴;和减压弹簧,其与所述弯曲钢丝部连结,能够将所述微量提升部保持在所述突出位置,并且能够允许所述微量提升部借助于所述离心重锤部的离心力而移动至所述退缩位置。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凸轮轴上设置有枢轴部,使弯曲钢丝部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于枢轴部的枢轴孔。微量提升部和离心重锤部一体地设置于弯曲钢丝部,而且,减压弹簧与该弯曲钢丝部连结。
因此,至凸轮轴达到规定的转速为止,能够通过减压弹簧使微量提升部保持在突出位置,从而利用微量提升部使内燃机气门进行动作。通过利用微量提升部使内燃机气门进行动作,能够调整为降低气缸压缩力。
另一方面,通过使凸轮轴达到规定的转速,能够使微量提升部借助于离心重锤部的离心力克服减压弹簧的弹力而移动至退缩位置。
这样,通过使微量提升部移动至退缩位置,能够避免通过微量提升部使内燃机气门进行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开闭内燃机气门。
在此,通过将微量提升部和离心重锤部一体地设置于弯曲钢丝部,与分别单独设置微量提升部和离心重锤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减压机构的部件数量。
这样,通过减少减压机构的部件数量,能够将减压机构的装配公差容易地抑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装配精度。
而且,通过减少减压机构的部件数量,能够抑制减压机构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减压机构的内燃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减压机构中具备的气门传动机构的概念的立体图。
图3的(a)是示出图2的减压机构的立体图,(b)是(a)的3a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减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96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