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绝缘膜、感放射线性组合物、硬化膜、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7908.0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9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一戸大吾;滨田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75 | 分类号: | G03F7/075;H01L21/312;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绝缘 放射 线性 组合 硬化 半导体 元件 制造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电特性得到控制的栅极绝缘膜、所述栅极绝缘膜形成用的感放射线性组合物、硬化膜与半导体元件及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所述半导体元件的显示装置。作为半导体元件的TFT3具有半导体层6、栅极电极4及栅极绝缘膜5。栅极绝缘膜5包含硬化膜,所述硬化膜是使用含有以下成分的组合物而形成:[A]水解缩合物,[B]作为含有选自由铝、锆、钛、锌、铟、锡、锑、钡及铈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粒子,以及[C]感放射线性酸产生剂或感放射线性碱产生剂。将TFT3作为开关元件而用于构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栅极绝缘膜、组合物、硬化膜、半导体元件、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液晶或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元件的显示装置具有薄型且消耗电力低等特征,被用于各种领域中。特别是依像素而分别设置作为半导体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er,TFT)来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式显示装置,其可以进行高精细的图像显示,且具有高的对比度等,显示品质优异。因此,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被用于电视(television)、监视器(monitor)、笔记本个人电脑(notepersonal computer)等中,而且被用于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近年来特别是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中所用的阵列基板上,形成了多条扫描线、及隔着绝缘膜与这些扫描线交叉的多条信号线,在扫描线与信号线的交叉部附近,设置着成为开关像素的开关元件的TFT。
以往的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中所用的TFT中,在绝缘性的基板上具有扫描信号线(栅极线),在其上部具有栅极绝缘膜,在该栅极绝缘膜的上部具有半导体层,在半导体层上具有漏极电极(数据线)及源极电极,在源极电极上连接着透明的像素电极,对漏极电极(数据线)供给影像信号电压。在基板上先形成栅极电极的TFT结构通常被称为逆交错结构(底部栅极结构)。
另外,设置漏极电极、源极电极及半导体层之后,在半导体层上隔着栅极绝缘膜重叠栅极电极的TFT结构被称为正交错结构(顶部栅极结构)。
如此,对以往的有源矩阵式显示装置中所用的TFT来说,为了确保晶体管特性,栅极绝缘膜成为重要的构成要素。而且,栅极绝缘膜的性能有时对TFT的晶体管特性造成大的影响。
以前,在形成栅极绝缘膜时,一直使用作为无机材料的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等。其中,氮化硅可以形成致密的耐性高的膜,被视为对于要求高绝缘性的栅极绝缘膜来说优选的材料。
但是,氮化硅与氧化硅等相比,为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特性的材料。因此,若使用氮化硅来形成栅极绝缘膜,则有时于TFT中配线迟滞(阻容(Resistance-Capacitance,RC)迟滞)而令人担心。
另外,针对此种担心,在欲使利用氮化硅的栅极绝缘膜变厚来进行应对的情况下,栅极绝缘膜形成的工序的时间变长,担心TFT的生产性降低。
因此,例如已知以下技术:实现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二层绝缘结构化,以提高晶体管特性或者防止栅极电极与源极、漏极电极间的电路短路的能力(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另外,关于二层结构的栅极绝缘膜,已知将一层设为包含氮化硅的膜、且将另一层设为包含介电常数更低的氧化硅的膜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通过选择这种构成材料,可以控制栅极绝缘膜的介电常数特性并且实现厚膜化,结果可以提高防止短路的能力并且防止配线迟滞的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愿昭62-219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6-61490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7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