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4860.8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南燕;李静;叶骏;汪学栋;钱翔;贾亚凯;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49/00 | 分类号: | B24B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点 跟踪 磨削 曲轴 定位 测量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切点跟踪磨削方法加工曲轴必须通过角向定位使得加工时使用的机床坐标系与编程时使用的工件坐标系重合或接近,才能使磨削余量分布均匀、保证曲轴各档相位角的加工精度。一旦曲轴角向定位存在偏差,圆周上变化的余量会影响曲轴连杆颈轮廓加工精度;当角向定位偏差大时,还可能产生负磨削余量的情况,此时将无法磨出要求的连杆颈半径尺寸,产生较大的尺寸误差。基于曲轴角向定位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寻求一种兼具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测量、定位方法,以保证后续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目前,曲轴数控磨床上普遍采用的人工定位,即利用塞片、千分表等量具凭经验进行位置调整的方法,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定位精度不高,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测量装置及方法的发明对保证曲轴连杆颈尺寸和轮廓精度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测量方法及装置,利用安装在砂轮架上的测量机构和曲轴磨床本身的运动,即可完成人工定位所完成的工作,该装置的机械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该发明的构思是:充分利用曲轴数控磨床C轴、X轴和Z轴的高精度运动以及机床各轴所配光栅尺测得的轴位置数据,通过控制砂轮架的移动使得测头定位在有效测量区域,然后利用头架旋转,使得曲轴连杆颈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分别与测头接触两次,并通过机床数控系统读取两次接触时的C轴坐标。在测量结束后,对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即可得到曲轴初始零位,实现曲轴的角向定位。该装置及方法,可以很好的替代人工定位,提高定位精度及效率。
根据上述构思,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角向定位测量方法,该方法以曲轴回转中心为坐标原点,砂轮架进给方向为Xc轴,竖直方向为Yc轴,建立如图5所示的曲轴角向定位坐标系 ,测量装置安装在砂轮架上,使用前需要先利用标准曲轴工件对测头中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行标定,其中:
仅与测头安装位置有关,可通过标定得到:
= (1)
其中,Cy是测头在Yc轴方向的安装常数,随测头安装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但测头安装完毕后即固定不变。
除了与安装常量有关,还与测量时机床X轴及直线导轨轴坐标相关,标定后可得到:
=+X+ (2)
其中,Cx是测头在Xc轴方向的安装常数,随测头安装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但测头安装完毕后即固定不变。
完成测头标定后,角向定位测量的操作步骤为:
1). 测量装置随砂轮架沿机床Z轴移动到曲轴的被测档位,由气缸推动连接杆将测头放下到测量状态,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测量装置沿直线导轨轴由初始位置运动到测量位置,使得测头位于有效测量区域内,并由数控系统读取、记录该测量位置时机床X轴及直线导轨轴坐标。
2). 由头架驱动曲轴绕C轴先以较高的速度沿逆时针旋转,当曲轴连杆颈接近测头时切换至低速,慢慢靠近直至接触到测头,由数控系统读取并记下当前机床C轴角度坐标。然后头架驱动曲轴以低速退回一定角度,并再次切换至较高的速度沿顺时针旋转,当曲轴连杆颈接近测头时切换至低速,慢慢靠近直至接触到测头,再次由数控系统读取并记下当前机床C轴角度坐标值。
3). 测量完成后,测量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沿直线导轨轴退回至初始位置,再由气缸拉动连接杆将测头竖起至加工状态。
4). 根据记录的X轴、轴坐标以及公式(1)、(2)可求出测头处于测量位置时,测头中心在坐标系中的坐标(,) 。
5). 如图5所示,根据两次测得的C轴角度坐标值、,可求出两次触碰时,连杆颈中心坐标()和()的数学表达式(3)和(4):
(3)
(4)
式中=-=-机床头架C轴位于零时,连杆颈与主轴颈中心的连线与XC轴正半轴之间的夹角,为所求未知量;LS为已知的所测曲轴的曲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4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收塔及其烟气处理工艺
- 下一篇:小型污水现场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