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6556.9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9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平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B60H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4144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汽车发动机 余热 驱动 溴化锂 制冷 采暖 节能 环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属于汽车制冷制热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一般可分为用于轿车、中小型客车、货车等种类的空调,其压缩机由主发动机驱动,一般要消耗8%~12%的汽车发动机动力,其中压缩机占80%~85%,风机占15~20%,增加了油耗和废气排放,减少汽车的运输能力,另外可能引起水箱过热,而影响汽车动力性;用于大型客车的空调,一般会对其制冷压缩机专门配备副发动机,空调性能不受汽车行驶工况影响,但造成油耗和排污物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实用效率一般为35%~40%,燃料发热量的25%左右被冷却水带走,另外的35%~45%被汽车尾气带走,因此,亟待研发出一种可回收和利用这部分余热来驱动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在保持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及排气系统的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和发动机冷却水吸收的热量,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包括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源、热交换器、发生器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发生器内侧设置有加热管道;且所述加热管道的输入和输出端从发生器一侧引出;所述发生器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到冷凝器;所述吸收器通过管道贯穿于热交换器连接到发生器一侧;所述热交换器和吸收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溶液泵;所述发生器下端通过液体回流管贯穿热交换器连接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所述吸收器循环吸收溴化锂稀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源为发动机排气口;所述发动机排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加热管道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安装有碳颗粒回收池。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源为发动机冷却水入管;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入管连接加热管道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水入管的循环系统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述发生器由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组成;所述热源由发动机排气口和发动机冷却水入管组成;所述发动机排气口和发动机冷却水入管分别连接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的加热管道的输入端;其第一发生器的加热管道输出端安装有碳颗粒回收池,第二发生器的加热管道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水入管的循环系统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发生器和冷凝器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所述发生器和节流阀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发生器为浓溶液加热器;安装在汽车废气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发生器紧靠汽车冷却水箱安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和发动机冷却水吸收的热量,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同时本装置并没有使用汽车发动机动力,不会消耗发动的有效功率,节能效果明显;另外本装置对排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减少了热污染,同时本发明的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溴化锂制冷采暖节能环保的装置负荷调节范围大,可以在30%-100%的范围任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水及排气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和发动机冷却水热量,进行结构改造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代替传统的汽车空调的制冷和采暖。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平,未经刘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5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级集中部署的供电电压自动采集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