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空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1008.7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文;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易舟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控制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套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车用空调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车用空调制热时大都使用PTC发热元件来提供热源,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其意思是正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这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PTC发热元件,常温时其电阻值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电阻值呈阶跃性的增高。因此,这种PTC发热器具有体积小、发热快、热效率高、温度自动恒定等特点,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正温度系数的原因造成PTC材料制成的发热器的启动电流非常大,一般的继电器触头难以承受。通常汽车中提供电源的是蓄电池组或是小容量的发电机,如果它们受到大电流的冲击,就会使得汽车的电力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使整个电力系统崩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之一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控制器;
本发明的任务之二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控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任务都是为了解决PTC发热器的初始启动电流大,一般的继电器触头难以承受和汽车的电力系统受到大电流的冲击而使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甚至崩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车用空调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空调工作的微电脑控制器,PTC发热元件,向所述PTC发热元件供风的风机和用于制冷的压缩机;所述微电脑控制器有三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所述PTC发热元件,控制所述风机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调功晶体管的输入端,向这三个调功晶体管提供脉冲调制宽度信号;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装在所述PTC发热元件一侧的温度传感器,装在所述风机一侧的回风传感器,装在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蒸发传感器和压力开关(7)。
这种车用空调控制方法是:A、采用一种车用空调控制器来实现,该装置是:包括用于控制空调工作的微电脑控制器,PTC发热元件,向所述PTC发热元件供风的风机和用于制冷的压缩机:所述微电脑控制器有三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所述PTC发热元件,控制所述风机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调功晶体管的输入端,向这三个调功晶体管提供脉冲调制宽度信号;所述微电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装在所述PTC发热元件一侧的温度传感器,装在所述风机一侧的回风传感器,装在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蒸发传感器和压力开关。
B、控制方法是: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传感器和所述蒸发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由所述微电脑控制器向所述调功晶体管提供脉冲调制宽度信号来控制所述调功晶体管的开度;
在制暖模式时,
当温度在10度至16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25;
当温度在4度至10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5;
当温度在4度至10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75;
当温度小于4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1;
在制冷模式时,
当温度在26度至28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25;
当温度在28度至30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5;
当温度在30度至32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0.75;
当温度大于32度时,脉冲调制宽度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提升到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微电脑控制器给调功晶体管一个逐渐提高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PTC发热器的启动电流平稳增加,所以很好地对PTC发热器初始启动的大电流进行了抑制,避免了大电流对整个空调系统的冲击,保证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易舟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易舟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1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