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泵及具有该水泵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706.3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5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耿路;刘欢;辛成林;李文彬;姜兴洪;宋东先;孙小伟;张秀珍;马兴兴;孙俐萍;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4 | 分类号: | 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泵及具有该水泵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所使用的水泵为定流量水泵,该类水泵在特定转速下工作时,如果外边界流阻特性没有发生变化,水泵的流量是保持不变的。而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所需要的冷却液流量是不同的。现有水泵只能满足特定工况下实现对发动机的较佳冷却效率。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水泵提供的冷却液流量是不变的,这将导致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泵,该水泵可以实现流量调节功能,以更好地满足诸如发动机的冷却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水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泵,包括:泵体;以及叶片,所述叶片的一部分设在所述泵体内,所述叶片被驱动成相对所述泵体可移动以使得所述叶片的位于所述泵体外的一端与所述泵体中心的距离可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泵,通过调节叶片外端距离泵体中心的距离,从而改变了水泵提供的离心力,进而实现了对流量的调节。例如在将该水泵用于冷却发动机时,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调整叶片伸出泵体外的长度,从而获得适宜的冷却液流量,充分冷却发动机,避免出现发动机过冷或过热现象,提高发动机的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泵,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被驱动成适于沿所述泵体的径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为多个且沿所述泵体的周向均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叶片相对所述泵体同步伸入或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内形成有多个油腔,所述油腔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相同;以及
每个所述叶片的位于所述泵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对应地设在其中一个所述油腔内且将所述油腔隔离成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活塞在所述油腔内的运动方向为所述泵体的径向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泵还包括:液压控制阀,所述液压控制阀与每个所述进油腔之间均连接有进油道,所述液压控制阀与每个所述回油腔之间均连接有回油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包括泵体本体和密封端盖,所述油腔形成在所述泵体本体内且一侧敞开,所述密封端盖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泵体本体上且封闭所述油腔的敞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内形成有多个空腔,所述空腔的数量与所述叶片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叶片的位于所述泵体内的一端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对应地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空腔内且将所述空腔隔离成弹簧腔和油液腔,所述活塞在所述空腔内的运动方向为所述泵体的径向方向;以及所述水泵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在所述弹簧腔内且弹性地抵压所述活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对应地套设在每个所述叶片上。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水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泵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水泵的剖视图;
图3是泵体和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所示泵体和转子的主视图;
图5-图7是图1中所示水泵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水泵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