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封式IPM引线框架注塑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129.8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H01L2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封 ipm 引线 框架 注塑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封式IPM模块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封式IPM引线框架注塑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塑封式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是将IGBT芯片及其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过流、欠压、短路、过热等保护电路集成于一体的新型控制模块。它是一种复杂、先进的功率模块,能自动实现过流、欠压、短路和过热等复杂保护功能,因而具有智能特征。同时它具有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易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变频家电、逆变电源、工业控制等领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对于塑封式IPM来说,注塑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产品质量和外观的好坏与注塑工艺密切相关,注塑工艺的设计包括了注塑方向设计和流速的控制,注塑方向的设计取决于模块的形状,而注塑流速的控制则决定了模块的品质,通常来说,注塑工艺最重要的是要精准的控制注塑流速,流速过快将会形成空洞,而流速过慢则会降低生产效率。
目前,在塑封式IPM模块批量化生产中所采用的注塑工艺是通过引线框架中较大的间隙处进行注塑,这样可以保证环氧可以较大量的流入工装夹具中,但是,如果流速过快则会形成气泡空洞,对于模块的品质影响很大。如图2所示,虚线框为注塑模块的工装,如果注塑的流速过快,环氧胶在冲到前方工装处会形成回流,从而引起气泡空洞的产生(A处为气泡产生位置),对于功率器件,注塑体内的气泡空洞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绝缘特性,而且在长时间运行时,功率器件通常温度较高,气泡就会膨胀,会导致模块爆裂,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模块的可靠性。而且对于不同的产品,注塑流速难以把握。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注塑流道结构,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注塑体内气泡空洞的产生量,提高产品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现较快注塑流速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较好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塑封式IPM引线框架注塑导向装置,通过设置减速分流机构,以实现有效减少注塑体内气泡空洞的产生量,提高产品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保证在实现较快注塑流速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塑封式IPM引线框架注塑导向装置,所述注塑导向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引线框架上的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内设置有减速分流机构,所述减速分流机构为至少一个镂空孔;
注塑料经引线框架上的注塑流道进入,后经镂空孔阻挡、分流,从引线框架的上下侧进入注塑工装内。
优选的,所述镂空孔位于所述注塑流道的入口处。
优选的,所述注塑流道上还设置有用于阻挡注塑料的多级阻流机构。
优选的,所述多级阻流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注塑流道表面上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凸起一体成型于所述引线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多级阻流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注塑流道的上下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塑封式IPM引线框架注塑导向装置的优点是:该装置通过在引线框架的注塑流道上设置镂空孔进行减速分流,当注塑料流过注塑流道时,镂空孔的结构会对注塑料产生相应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速,并可将注塑料进行分流,形成位于引线框架上下侧的两条输送流道,这样便可以将注塑料充分的注入工装内,有效减少注塑体内气泡空洞的产生量,提高产品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保证在实现较快注塑流速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注塑料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注塑料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引线框架2、注塑流道3、镂空孔4、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进气管和进气管的成型方法
- 下一篇:多机任意移动换模车